□记者 丁皓 “当铺”是一个古老的行当,以前又称之为纸库、质举、质店、典铺、典当、押店等,是一种经营抵押贷款的商铺或行当。石门二路街道辖区的元利当铺旧址位于武定路202-211号,建于1932年,曾被誉为“海上第一当”,1993年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近日,经过3个多月的试运行,元利当铺旧址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还原1932年的建设图纸,修旧如旧,博物馆内展现了当铺整个的流程,特别是按照1:1的比例还原了柜台高度及栩栩如生的掌柜塑像更让人身临其境。 靠近泰兴路的这一段武定路很是清净,过往人流不多,元利当铺旧址博物馆的门头显得愈发醒目,门头装饰有巴洛克浮雕和罗马双柱,建筑整体呈现徽派风格。跨进大门,站在天井望天,四周由围墙完全封闭起来。据了解,当时的当铺建筑是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占地呈南北进深20米,东西面宽27米的长方形。建筑四周有约12米高、50厘米宽的高墙相围,主要作为防盗墙和防火墙使用,外观上壁垒森严,犹如城堡,在当时上海这样的近代化都市里都是绝无仅有的。围墙内被分为四块,分为当铺工作区、库房区、生活区等,均以天井为中心,这主要考虑到建筑的通风、采光和使用者的公共空间。 绕过天井内一个写有巨大“当”字的屏风,进入馆内,一眼可见1.8米高的柜台后,掌柜捻须提笔的人面像。从左边入口开始参观,环绕至右边出口,完成整个参观过程。馆内展览厅重点介绍了元利当铺的故事、典当行事与典当文化两部分,通过图文介绍及影像资料的循环播放让游客深入了解典当行业。 馆内还展示有各种与典当有关的当票等老物件。这些专用的当票,一般人未必看得懂,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准确说出字面含义。博物馆为了增加与游客的互动性,设立了一些趣味游戏,如游客可以手写一张当票带回家,还可以在屏幕上操作,玩一次典当楹联游戏,看看你在当铺从“学徒”到“头柜”再从“经理”到“股东”的职业晋升之路。 元利当铺,是上海仅存的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当铺建筑。它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也是一个行业的历史见证。专于经营珠宝字画等大宗物件抵押的元利当铺是民国上海典当业黄金时代的代表,也是民国时期的“海上第一当”。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元利当铺和其他典当行在民国时期上海人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人们救急解难的常用方式之一。一声声叫价,一张张票据,定格了属于典当的时代瞬间。 不同时代的典当文化,蕴藏着不同时代的精神内核。也许你是典当鼎盛时期走过来的长者,也许你是共和国典当文化历程的见证者,也许你是兢兢业业的典当从业者,也许你是对典当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只要你走进这幢老建筑的历史深处,就能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感受到这份独有的典当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