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我先行

伊顿公寓垃圾分类有妙招

保洁员在清洗垃圾桶

记者 闫冬

上午9时许,伊顿公寓外的马路边上,早就摆放好了等待环卫车清运的垃圾桶。此时正是早高峰,看到来往的行人随手丢进一张塑料包装纸,公寓门口岗亭内的张师傅就小声地嘀咕一句:“纸屑是干垃圾,这个桶是放湿垃圾的桶。”在伊顿小区的居民眼中,将生活垃圾分门别类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似得自然反应了。

在走访了四平路街道下的各个小区,考察了各小区的垃圾分类情况后,四平路街道市政管理科肖春英介绍,伊顿公寓相比于其它社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上,非常的出彩,已经成为我们街道的典型代表啦!

现在,伊顿公寓的垃圾箱房作为街道试点也已先行改造完成。全封闭式的投放方式,既干净又整齐;共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和可回收垃圾3种类型,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每种垃圾箱上都有详细的分类介绍;含有两道防护设备,箱房下方长形踏板和垃圾桶盖,用于隔绝污染。即使是炎热的夏季,站在垃圾箱房旁边,闻不出任何异味。

在垃圾分类这项在全市范围内推进的工作中,四平路街道下属的伊顿公寓能做的如此出色,也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宣传——改变——坚持的过程。

临时业委会转正重点抓垃圾分类

由于伊顿公寓是一个只有一幢大楼,共64家住户所组成的社区,所以一直找不到物业管理。于是在2013年成立了临时业委会,由本小区的5名成员组成,主要为了统筹小区的各项事务。

“5名成员有退休的大学教授、律师还有工程师等,每个人专门负责一项工作,比如财务、服务、政策、宣传,2017年时就成为正式业委会了。垃圾分类工作离不开这支队伍。”四弄居委会书记徐雪蓉和业委会主任赵佩茹检查了小区当天垃圾收取情况后,讨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2015年时,上海市实行居民绿色手册积分制,从那时起,伊顿的垃圾分类工作就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业委会用“以点带面、多方出力”的方式带动小区的整体转变,从点对点宣传落实到每家每户,到小区保洁员层层把关,建立了分类步骤。

“我们小区的垃圾分类主要以宣传为主,比如同志愿者一起上门到居民家中宣传;通过改造垃圾箱房让居民形成以后不能乱丢垃圾的习惯;小区广告栏上进行宣传;住户们相互之间也会传达,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必不可少。现在,居民自己会先进行干湿分离,保洁员还会负责进行二次挑拣,并且每天冲洗垃圾桶,保持环境整洁。”赵主任自从接手小区事务后,事无巨细,样样都要操心,原本浓密的长发已经稀稀落落的了。通过不断地宣传和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伊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宣传工作为主导顽固问题需解决

伊顿公寓的垃圾分类能做好,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区只有64家住户,且大多数居民都是退休教师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相对其它小区更容易管理。“我们小区原来也绕过许多弯路,比如居民们自己分好了,但是环卫车来了‘一枪头’拉走,大家就很气愤,那还分什么呢?就这样一件事让我们这里的工作也开展不下去了。今年,区里开始解决这一问题,每天定时清理不同类别的垃圾,这才让我们的工作能持续开展。”赵主任说。

然而,虽然有分类环卫车清运垃圾,但也面临许多难点亟待解决。比如上午9点钟之前回收湿垃圾,因小区众多,后续处理仍需改善等原因,总是无法准时清理,导致后续居民垃圾无处存放,进而发生“高空投物”不文明行为;居民难改生活习惯,无法定时扔垃圾;另外,小区内的一批租客不是长期住户,不严肃对待垃圾分类……这些问题仍然是接下来业委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伊顿公寓虽然小,也没有物业管理,“半路出家”的业委会能把垃圾分类工作做成示范点,离不开他们尽职尽责的宣传,更离不开街道和居委的帮助和支持。赵主任呼吁,希望人人都能做好垃圾分类,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造福下一代。

【知道多一点】

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不但关乎我们每一个人,更关乎我们后代的生存环境,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中,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一是减少对于大气的影响。干、湿垃圾分类后,可以大大降低产生混合垃圾在运输、收集过程中发酵产生的甲硫醇、甲硫醚等异味气体,防止焚烧过程中产生二噁英污染,减少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二是减少对于水体的影响。混合垃圾极易产生渗滤液,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置,会对地下水、地表水产生污染,最终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的健康。

三是减少对于土壤的影响。垃圾分类收运处后,不仅能有效减少焚烧或填埋等末端设施的扩张膨胀,减少占有有限的土地资源,还能防止重金属污染土壤。

四是减少对资源的透支。分类后的湿垃圾可以用来好氧堆肥,也可以厌氧产沼,沼气用来焚烧发电;玻璃、金属、塑料等可回收物,可以循环再利用,有效减少对矿产的开采和森林的砍伐,造福子孙后代。

如何在家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居民在家主要是做到“一严禁、一鼓励、两分类”。“一严禁”即严禁将废电池、废灯管等有害垃圾混入干、湿垃圾,可定期投入小区有害垃圾桶。“一鼓励”即鼓励居民将废纸张等价值较高的可回收物拿到可回收物容器或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居民家庭日常只需放两个垃圾桶,按照“不容易腐烂的”和“容易腐烂的”的标准,做好干湿“两分类”即可。

孩子们的文明习惯,最容易带动全家乃至全社会形成文明风尚。日本、德国、韩国等一些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国家,都注重从小教育孩子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我们要加强深度、广度和力度,提升宣传教育的趣闻性、感知度。

目前,市绿化市容局正与市教委合作,编写幼儿园、小学、中学各阶段的垃圾分类知识读本,从而把垃圾分类纳入学校教育的内容,预计年底与学生朋友见面;未来还将把垃圾分类教育情况、垃圾分类实效情况纳入文明校园考评体系。(绿色上海)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四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