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煜 赤峰路59弄书香公寓内,四周高层居民楼围着的中央,有一个小型广场。之前,这里活跃着一支广场舞团队,天气晴朗的话,每天上午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居委会陆续接到部分居民反映广场舞扰民问题。如今,情况得到根治,中心广场上已经看不到广场舞阿姨们的身影,她们去了哪里呢? 众口难调,各执一词多烦忧 广场舞作为一种门槛低、参与度高的健身项目,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愉悦身心,给许多中老年人带来乐趣。大连西路四弄党总支书记徐雪蓉说道:“我们小区比较小,之前每天上午会有一小支广场舞队在中心广场锻炼身体。部分居民到居委会反映社区老人跳广场舞扰民”。 徐雪蓉找到前来跳广场舞的阿姨们,提醒大家声音轻一些。阿姨们很配合地调低了声音。 但是,没过几天,又有居民前来投诉。“声音是往上传的,我在家里写东西没办法安静下来,总能听到广播的声音,她们说话的声音也能清楚听到”,一位居民说道。 另一方面,老人们觉得很委屈:“我们是在小区的公共区域跳舞锻炼,不会影响车辆进出,选择的时间是上午而且已经把声音尽可能压低了。” 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在双方各执一词的过程中逐步升级,泼水、争执都有发生。 如何处理好广场舞爱好者和周边居民双方的利益,既不让广场舞噪音继续扰民,又能保障社区居民合理合法进行广场舞健身呢?为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居委干部千方百计稳定居民情绪,及时搭建平台,为双方做针对性普法教育,提醒双方法治社会下为人处世应遵循的准则。 一方面,居委会和居民解释广场舞门槛低、参与度高的特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希望他们能理解老人们找到合适自己的健身项目并不容易。另一方面,也提醒老人们健身的同时不能妨碍他人正常的生活起居,做到“全面自由唯自律,随心所欲不逾矩”。在居委会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停战”。 一举多得,探索治理新路径 双方虽已“停战”,但若要双方都满意,却并不容易。一心一意为民办事、管好最后一公里,有时就在于多迈前一步,大连西路四弄居委会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广场舞噪音问题的根治,需要更多考虑矛盾双方的利益平衡关系。广场舞爱好者和周边居民,都是生活在同一个社区里的老百姓,如果在社区管理中单一地向天平的某一方向倾斜,就会影响到另一方的正当权益。正是出于这种原因,“一刀切”地制止广场舞的做法并不合理。 居委干部听意见、谋思路、找方法,努力寻找让居民有安静和谐生活,让老人有活动筋骨场所的好方法。为此,居委干部多次发动小区居民集思广益想对策。“小区里有热心居民提出,可以利用小区相对空置的房间改做老人的活动场所”,徐雪蓉说道:“这一想法激活了我们的思路,大家开始朝这个方向思考”。 通过实地查看,发现原有的乒乓球室略微改造,可兼具舞蹈房与乒乓球室的功能。居委会立即召集楼组长、居民代表、热心居民等开展意见征询,得到小区业主的大力支持。大家都觉得这样安排可行,即解决老人跳广场舞的问题,又解决噪音扰民问题,还不影响居民打乒乓,一举多得。 其乐融融,社区舞蹈房建成 “小区内的乒乓房内,空余面积比较大,可是室内灯光比较暗、好久没有打理过,所以居委会的几个女同志决定一起帮忙重新进行粉刷”,徐雪蓉说道。方案一定,居委会成员立马就地取材,利用现有涂料,买来粉刷工具开工。所有居委会成员摇身一变,成了粉刷匠。粉刷完成后,小区物业将室内的灯具进行了更换,从这以后,广场舞阿姨们就可以来这里锻炼身体了。 徐雪蓉继续介绍道“阿姨们在这里跳舞感觉还不错,我们就和共建单位商量能不能为大家安装墙镜、压腿杆”。上海渔业机械研究所作为共建单位,爽快地答应了,派人测量场地、找师傅前来安装,没多久全都弄好了。如今的舞蹈室里,有着三面落地大镜子,焕然一新。 “我们在这里跳舞蛮好的,下雨天也不用担心了”一位广场舞爱好者说道:“你看,我们自己把这里安装上了挂衣架,墙上贴着我们跳舞的歌词、动作,比原来方便多了。小区里有会跳舞的人,偶尔会前来教我们一些舞蹈动作”。 徐雪蓉开心地说道:“现在,跳舞的满意了,来投诉的也满意了”。居民们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少一些争吵和怒火,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友好协商、换位思考,必定能妥善解决问题,共创美好生活环境。 (本文文字采访和图片摄影都为春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