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20年07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咖啡界奥林匹克”获奖咖啡入驻

“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再升级

改造前
改造后

□记者 孙煜

四平路1028弄,隐身于逼仄的老旧居民区,这条长度200米左右、宽约7米的道路,位于公交新村和鞍山五村的交界处。如今,这条原先由理发店、五金店、建材店组成的“杂货街”,通过整体规划、统一租赁,改造成了城市创新实验室,与小区内的阜新路社区睦邻中心一起,成为未来社区发展的“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展示窗口。7月4日,Punchl ine中国首店入驻这里,带动未来生活原型街的再次升级。

沿街商铺大换血

打造面向未来的精致生活

沿着四平路1028弄往前走,一路穿过创意的“涂鸦墙”、阜阳菜市场、阜新路社区睦邻中心,在位于“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的隔壁,就到了这家低调的Punch line精品咖啡馆。所谓“精品咖啡”,是在有“咖啡界奥林匹克”之称的WBC世界咖啡师设计大赛上,获得品鉴80分以上的咖啡。店内的招牌,是一款名叫“禁酒令”的咖啡,曾在世界咖啡师大赛上获得冠军,目前国内能品尝到这款“冠军豆”的地方只有这里。

进入店内,吧台上放着几个玻璃罐子,每个罐子装着来自不同国家的手冲咖啡豆。在这里尝到的每一款豆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个性化的名字,以及一位寻豆师在天南地北搜集豆子的故事。Punchline诞生于北京,过去一直为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精品咖啡馆供应豆子,提供从吧台设备到咖啡师培训的一系列服务。这是第一次尝试自己开一家线下咖啡馆。咖啡馆开在名为“好公社”的创意实验室一层,楼上则是同济大学设计学院的创意工作室。

咖啡馆的旁边,是阿斯顿·马丁实验室,这是英国超豪华汽车制造商阿斯顿·马丁首个设在英国本土之外的设计工作室。两年前,阿斯顿·马丁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创意官马雷克·瑞克曼(M arek Reichm an)和中国区总裁彭明山悄然出现在四平路1028弄这条不起眼的小弄堂里。5个月后,这条小弄堂里少了一家杂货店,多了一个闪耀的名字——“阿斯顿·马丁”。

公交新村党总支书记张华英说道:“这条街上原先是20多家无证经营的小商铺,多家门店跨门经营、挤占道路,饭店的油烟直冲居民窗口。”经过换血升级,破旧围墙变成了设计师和居民一起手绘的“涂鸦墙”,水果摊和快递站变成了阜新路社区睦邻中心,杂货店变成阿斯顿·马丁实验室,一片面积数百平方米的棋牌室则变身为集成各类创新创业实验室的“NICE 2035”。

社区与高校合作

“脏乱差”华丽变身“原型街”

四平社区是上海老工人新村,有77个自然小区,人口近10万人,18条中小道路,是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核心,百年名校同济大学位于辖区。

四平路1028弄长期以来沿街商铺环境脏乱差,以多数无照经营的餐饮、水产、装潢为主,存在着油烟扰民、车辆乱放等诸多问题,给周边居民带来了不少困扰。

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让老工人新村换发生机呢?

2015年开始,四平路街道开启“四平空间创生行动”。2018年起,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与街道的合作下,原来环境卫生差、地面污水横流的四平路1028“背街小巷”经过一年的改造,被打造成“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如今,1028弄充满设计巧思和时尚气息。保安大爷很骄傲地说道:“道路现在很漂亮的,门口有几个彩绘球墩的那个就是了,你走过去就看到了。”

未来生活原型街,顾名思义,聚焦的是未来生活,探索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2035年的社区生活是怎样呢?各类未来生活实验室聚集在此。在首批入驻“未来生活原型街”的实验室中,音乐艺术家朱哲琴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联合创立的“声音X实验室”(Sound X Lab)颇受关注。每个城市都有自己标志性的声音,收集、提炼这些独特的声音,并通过算法和交互设计,形成全新的文化产品,这就是朱哲琴领衔的“声音X实验室”所要探索的全新领域。为此,这个团队中不仅有音乐人,也有从美国哈佛大学归来的精通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领域的专家。

如今,1028弄又有了些新变化。坐落在这里的海尔食物实验室不久前刚和网红冷饮钟薛高合作过食品研发;另一家研发体感高尔夫设备的公司正在装修展示间,不久后就可对外开放。

共享美好新生活

老街坊与新邻居和睦相处

众多创新企业的入驻,带来的不仅是高科技工作室,更带来了众多创新领域人才。如今,这条小弄堂里频繁出入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创业者。扎根社区需求,面向未来社区新形态,创业者在这里举办过芳香实验室、时尚实验室、声音实验室、食物实验室等众多实验活动,每一场都有居民参与其中。

根据Punchline咖啡馆工作人员介绍:“7月18日,一群在设计院上班的‘全植物料理人’将在咖啡馆内做一场分享会。给居民的餐桌开一份不一样的菜单,同时也是给生活一点不一样的尝试。”在这里喝咖啡的,不只是创业者,更有老街坊。人们不仅来这里喝咖啡,更来此交流创意,学习新的知识和文化,让社区成为创新的源头。

四平路街道工作人员李原说道:“我们引进了第一家、第二家的实验室以后,居民发现实验室里确实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社区里的年轻人、小朋友都非常感兴趣,逐渐参与进来。后来,社区里很多居民,包括一些平时不大出门、不参与我们社区活动的老年人也逐步的走出来。”

可以说,四平路1028弄彻底改变了原先脏乱差的模样,让社区氛围朝气蓬勃、和谐温馨,曾经的上访户如今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矛盾最突出的楼组居民自发建设自治共治的睦邻楼组,更让居民们打开了眼界,感受到科技赋能、创意驱动的鲜活案例。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四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