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同济,名副其实,光本部四平路校区就有八个食堂。近日,同济大学食堂送餐服务上线了。营业时间为10:00到19:30,配送范围为3公里。环同济周边企业和居民通过相关外卖ap p点餐,就能体验到“吃在同济”的幸福。荤素搭配的套餐饭,很多招牌都有折扣,最低只要12.9元。 不过,从同济大学的围墙里飘出的,可不仅仅只有“饭香”,更多的是知识、人才和创意。一组数据显示,环同济核心区域总产出以每年近13%的速度稳步增长,从上世纪80年初创时的10亿元增至2019年的460亿元。 “四平空间创生行动”赋予社区时尚新元素 近年来,四平路街道依托同济大学智力资源,先后开展了五季“四平空间创生行动”,用较小的成本、创新的机制,更新了社区的老旧面貌,重新赋予社区时尚、美丽、创新的新元素。 同济大学的设计创意学院也厚植于四平路社区这一创作土壤,创造出一批兼具艺术美感与人文关怀的设计作品。祥和楼的“红楼梯”和阜新路的“80米口袋花园”设计均斩获多项国际大奖。成立的短短十年间,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艺术与设计”学科也在世界大学排名中跃居世界第14名,亚洲第1名。正是在大学与社区的深度融合中,区校双方实现了联动和共赢。 “社区到底是创新的终端还是创新的源头?这是多年来区校双方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看来,社区是城市重要的创新源头,社区居民则是社会重要的创新力量。与此同时,大学汇聚了各式各样的人才,青年人的比例占绝对优势。如果大学能够把围墙打开,和社区充分相融,那么大学和社区之间就有可能产生戏剧性的“化学反应”。 大学教师变身社区党校“四史”学习教育宣讲教师 随着5G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的兴起,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发展关键期,为进一步激发传承初心使命的澎湃动能,全力打造好环同济升级版,同济大学和四平路街道于6月7日举行环同济“四史”学习教育推进会暨同济大学-四平路街道联组学习会。 会上,12位同济大学教师受聘成为社区党校“四史”学习教育宣讲教师。他们将走下讲台,把高校的资源带进社区、园区,与党员群众和创业者们共同开展学习。 据悉,下一步,四平路街道将会同区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环同济”品牌建设:着力开展街区改造和功能提升,将赤峰路打造成“人工智能+设计”为主的人工智能现实体验之地;积极推动“三区融合”内涵提升,鼓励大学师生走进社区生活创作,推动创新创意成果在社区转化,打造社区生活新场景;以信息技术为活动媒介、以“四济人家”党建服务站等社区资源为载体,构建校区、园区、社区互动共享的“A I+”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打造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互动平台。 (四平路街道党建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