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百BU穿YANG是文字和拼音的组合。 百是数字:杨浦区有百万人口,有百栋以上优秀建筑,有三个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上海最早的自来水厂、电厂、煤气厂等百年工业都诞生在这里,有复旦、同济、上海财经、上海理工等著名的百年高校,有大上海计划留下的旧上海市政府大楼、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等百年市政。 BU是汉语拼音多型字:我们可以用脚步来丈量、用眼睛来发现杨浦,可以用一部脚踏车来漫游杨浦,也可以用一部手机APP来游杨浦,用一部收音机来声聆杨浦,在杨浦滨江也可以用一部耳机来声临其境。 穿是穿越:可以穿越到100年前的过去,感受杨浦三个百年的历史文化;可以在五角场创智天地感受百年市政和现代化城市建筑的强烈碰撞;也可以穿越未来,感受AR、VR等现代化高科技带来的虚拟现实的无穷魅力。 YANG是英语YOUNG的谐音:代表有朝气的,青春的、充满活力的青年,杨浦正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从工业杨浦、知识杨浦向创新杨浦发展。 上期,为大家介绍了6处推荐打卡点,本期将为大家另外7处推荐打卡点,让我们一起开启“百BU穿YANG”滨江之旅。(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 国歌展示馆 杨浦区荆州路151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1:30;13:30-16:30(11:00/16:00停止入场),周日闭馆 票价:免费开放 《义勇军进行曲》现已作为国歌被广为唱诵,但最初鲜有人认真追溯过它的诞生地。2000年,曾任职于杨浦区委党史办的席与齐发表了一篇名为《沪东——国歌和毕业歌的诞生地》的文章,文中提及“1935年4月,正是在电通公司的摄影棚,聂耳对《义勇军进行曲》进行第一次简谱初稿的试唱。”这段尘封的历史第一次被带到了公众面前。 1935年4月,《风云儿女》在荆州路405号电通公司的摄影棚进行紧张的拍摄。聂耳还亲自来到这里,用创作出的简谱初稿试唱了《义勇军进行曲》,并倾听了司徒慧敏和张云乔等人的修改建议。后来,聂耳为了躲避国民党当局的追捕,远赴日本,在日期间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定稿,并寄回电通公司。5月,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首次为《义勇军进行曲》灌制了唱片。据王人美回忆,电影拍摄最后的镜头是在5月的深夜,荆州路电影棚里,唱片中播放着《义勇军进行曲》,大家边做着动作,边随唱机里的歌声唱着。24日开始,《风云儿女》在上海连续放映11天,不出五天,上海马路两旁的商店里就都播放着《义勇军进行曲》了。全面抗战爆发之时,《义勇军进行曲》更是成为中国军民反抗的号角被广为传唱。 在祖国六十周年华诞之际,国歌纪念广场和国歌展示馆建成开放,这是对祖国的献礼,也是对前人不懈追求自由解放的无上纪念。馆外的国歌纪念广场由著名建筑设计师邢同和担纲设计,占地2.7万平方米,以直径54米的圆形主题广场为核心。圆形广场仿照了唱片的造型,寓意《义勇军进行曲》是从荆州路唱响的。广场中央,一尊由红旗和军号组合而成的铜雕塑象征着不倒的信念和奋起的号角。 怡和1915咖啡馆 (杨树浦纱厂大班住宅) 杨树浦路1056号 开放时间:10:00-17:00 杨树浦路1056号现在是滨江国际广场,毗邻东方渔人码头与拥有哥特式建筑的上海自来水厂。而在1915年,这里是英商杨树浦纱厂。今天,穿过繁华的商业中心,走过一栋栋现代化的办公楼,就会在江边发现一栋卵石墙面的洋房。这里曾是纱厂高层管理人员居住的地方。 20世纪初,华商在此办绞花局。1915年,绞花局被英商收购,改称杨树浦纱厂。厂房“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数在两层以上,麻袋车间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无梁结构”。1921年,杨树浦纱厂改属怡和纱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怡和”。杨树浦纱厂以及后来新怡和纱厂的所有建筑都已不复存在,被改造成了现在的渔人码头,留下的唯有这一座建于1918年的大班住宅。 这座洋房坐北朝南,是假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372平方米。除了卵石的墙面外,还有虎皮石包角,红瓦多坡顶上开有双坡老虎窗。南侧的入口处为拱形门廊,底层连续拱券门窗,水泥拉毛墙面,二层则设有大拱形的窗户,并用几何纹样装饰窗户下部。主楼的北面是一座二层的附楼,两栋建筑间通过廊桥相连。 室内保存着当时的彩色玻璃、壁炉、门窗和楼梯。现在,这里的二楼作为办公区域,一楼被改造成一家颇具情调的咖啡厅——“怡和1915”,相应的家什物件也得以保留。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怡和洋行曾经在纺织业的辉煌,遥想大班的生活,也可以只是享受江风与宁静。 42coffee(烟草机修仓库旧址) 近杨树浦路2310号 营业时间:10:00-19:00 烟草公司机修仓库建于1995年。它的前身可追溯到1920年由怡和洋行建立的怡和冷库。怡和洋行是最早进入上海的外资洋行,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在1844年公布的上海外国人租地中,一号道契就归怡和洋行所有。怡和洋行的总部设在中山东一路27号。名下机构有:怡和丝厂、怡和纱厂、怡和打包厂、怡和啤酒公司、怡和机器公司、怡和冷库等。怡和洋行与汇丰银行、沙逊洋行、太古洋行合称“外资在华四大集团”。 曾经高墙林立、闲人免入的生产型岸线转身为开放共享、绿色人文的生活型岸线,承载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丘”,有水,有历史厚度,有城市温度,这不正是“诗意地栖居”的标准吗? 大桥公园驿站 (电站辅机厂西厂旧址) 近杨树浦路1900号 开放时间:9:00-17:00票价:免费开放 1906年美商奇异电器公司及花旗银行等在美国注册成立慎昌洋行。1921年,慎昌洋行在杨树浦路选址22万平方米,建成了美商慎昌洋行杨树浦工厂,开始生产电风扇、电冰箱、手表等金属构件。1980年5月改为上海电站辅机厂,成为我国最大的电站辅机专业设计制造厂。 近年来,为减少环境污染,杨树浦2200号上的电站辅机厂逐步外迁,如今已不再进行生产作业。部分大型厂房旧址被评为杨浦区文物保护点,主体建筑于2000年重新装修,修复后的建筑外墙仍然绘有慎昌洋行的三角商标和奇异电器公司的GE标志,成为见证近代中国机械工业从无到有、由有至专的工业遗产…… 电厂驿站 (上海工部局电气处新厂旧址) 杨树浦路2800号 开放时间:9:00-17:00票价:免费开放 杨树浦路2800号是上海工部局电气处新厂旧址,它位于如今的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杨树浦发电厂内,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厂内现存有20世纪初建造的办公楼、机房、取水口等6处工业遗址。 杨树浦发电厂带给上海这座城市的光明并不止于电力。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饱受内忧外患的折磨,坐落在租界边缘的杨树浦发电厂正处在历史的浪峰之上。在上海的革命历史中,工人阶级作为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历来是一股重要力量。自上海工部局电气处时期起直至解放后,杨树浦发电厂的工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国民党政府当局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 1925年发生的“五卅”惨案后,杨树浦发电厂的2000多名中国工人参与了长达99天的大罢工,他们的不懈斗争迫使工部局接受了工人们提出的条件。在随后1927年3月2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亦有一百多名电厂工人参与了战斗。 解放前夕,杨树浦发电厂也曾涌现出一批革命先锋。1948年2月,上海申新九厂工人大罢工被国民党政府血腥镇压。在白色恐怖之中,电厂工人、共产党员王孝和挺身而出,领导电厂工人支援申九工人、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1948年4月21日,王孝和被密谋逮捕,他在狱中受尽折磨却坚定不屈,同年9月30日英勇就义。王孝和烈士以生命捍卫了革命信念,在黎明到来之前抛洒了鲜血。 珍得巧克力剧院 杨浦区杨树浦路2866号F1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五11:00-17:50,周六与周日10:00-18:50,周一闭馆。 票价:成人票180元,其他见现场公告。 上海珍得巧克力剧院占地2500多平方米,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200多种巧克力,还可以亲眼见证巧克力的制作过程。进入博物馆,会来到一个剧场,看一部关于巧克力的电影,向我们介绍这家奥地利巧克力产商的历史、原材料的产地、生产过程、可可发酵过程和如何品尝巧克力。看完电影,工作人员就真正带领我们进入巧克力工厂了!工作人员会详细介绍可可是如何一步一步从豆子变成原浆的过程,并且在这每一步中都可以自己品尝,剧院还提供了贴心的品尝勺。200多种巧克力吃到飞起!有小伙伴表示说走了一趟珍得巧克力剧院,一年都不想吃巧克力了。 珍得巧克力剧院提供两种语言的介绍,英语和中文,参观和制作巧克力都需要事先预约,每场参观接待30名观众,在预约中会确认介绍的语言种类。最好提前一天预约,上午的场次一般比较空。 相遇·艺术季展品 杨浦滨江段沿线 开放时间:全天 票价:免费开放 杨浦滨江造船、纺织、公用等产业曾繁荣活跃,被誉为“近代工业的摇篮”,是中国百年工业文明起源之地之一。今天,当这里迎来转型再发展之际,以过去与现在、中国与世界等“相遇”为主题,策划举办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活动。本次空间艺术季活动,邀请来自海内外的艺术家、建筑师、规划师来到黄浦江边,来到承载着百年工业记忆的杨浦滨江,与市民一起创造一个可以沿江散步、度过欢乐时光的空间。 在滨江岸线上极具象征性的历史遗迹——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上海船厂船坞和毛麻仓库,由中外艺术家刘建华、高桥启祐、彩虹合唱团、毕蓉蓉等创作装置、影像和音乐作品,以综合性的艺术手法表达“船坞记忆”和“水的相遇”;在毛麻仓库二层,管怀宾、杨牧石、胡为一、程然、何翔宇、邱加等16位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捕捉并理解上海的过去和现今,创作他们的当代艺术作品,借上海16个行政区的数字,构成“上海16景”;在毛麻仓库三层和四层通过“三城记”即上海的一江一河、威尼斯以及悉尼的滨水故事展现“水之魔力”,揭示水是如何改变人的生活及城市空间。 2019空间艺术季最大的亮点,是不仅将艺术活动植入工业遗产建筑,更是将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的公共空间作为主展场,由北川先生邀请艺术家选择合适的场所或建构筑物进行艺术创作。数十位国际知名艺术家,结合公共空间的场所特征,创作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并永久保留于滨江岸线,成为见证当代艺术与市民日常生活融合共生的城市文化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