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21年03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首届环同济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结果出炉

□见习记者 于梦阳 整理报道

去年7月,首届“众创赢造·筑梦四平”环同济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启动招募,8月,“环同济创+”训练营揭牌开幕,很多有创意设计想法的青年、在校大学生及团队等积极报名参赛。期间,参赛选手们历经现场堪踏、前期调研、居民沟通和创意设计,呈现出了有创意、有诚意、有温度的参赛作品,最终,14组作品出炉,并于12月底进入网络投票环节。1月中旬,参赛作品路演拉开帷幕,社区营造师、文化传媒领域专家、报社记者、创业大咖等组成了评审委员会,对作品逐一评定。

经过6个月的时间,大赛圆满落下帷幕。经过网络投票和专业评审,大赛结果出炉,最终评出一个卓越创意奖(任梓心团队“福缘千结”)、两个最佳人气奖(郑丽丽团队“梦幻家园”和金怡轩团队“暖心小屋,人性化的构筑空间”)、三个最具潜力奖(蒋韵仪团队“ENERGE-LEVEL-能量等级”、胡英明团队“国潮山水——个性社区”和林依萝团队“济美楼”)。

福缘千结

来自同济大学的任梓心团队将老旧楼道变身为江南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共享新空间。国风窗棂与红色楼梯两相呼应,中华传统文化为楼道的导视系统注入了吉祥寓意;专门用于收纳管线的新型卡槽将杂乱无章变成了整洁有序;室外六角形模块化的社区农场,让可持续共享种植增进邻里关系。

梦幻家园

来自东华大学的郑丽丽团队成功让老旧楼道焕然一新变身“梦幻家园”,每层不同的彩色楼梯,色彩缤纷的指示牌,专为老人设计的座椅还有独具匠心的墙面装饰、收纳设计,让居民觉得爬楼梯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更多交互性的设计将每层楼面变身为邻里休憩交流的空间。

暖心小屋

人性化的构筑空间

来自同济大学的金怡轩团队,将单侧传统型楼梯扶手改造为双面阶梯状扶手,便于老人抓握和居民临时放置手提物品,楼梯的拐点设置了简易单人座位供老人休息;楼层导视系统经过统一设计,增加了信息交流区域;在改善邻里关系方面,签订居民公约,户外小装置轻介入,突出楼道氛围的营造,打造楼道的专属记忆。

ENERGE-LEVEL

能量等级

来自东华大学的蒋韵仪团队设计以“齿轮”为概念原点,他们希望通过齿轮、电量传输等元素的涂鸦,将二维图形与三维立体装置结合,暗示虽然岁月流逝,但邻里之间的能量正像化学反应一般奇妙地发生着。递进的齿轮数字之间也给予着无限的电量及能量,为这幢楼里的人们充电打气。

国潮山水 个性社区

来自杭州的前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胡英明团队主打墙绘设计,用色彩丰富、主题有趣居民喜欢的国潮山水打造个性楼道。转角的折叠椅不占用空间,暴露在外的管线被设计成竹叶,与墙体连成一片绿意葱茏的竹林,个性化的主题墙绘,处处体现精巧设计。“国潮山水”不同于经典的水墨山水画,色彩更加绚丽,墙画更有个性,让老旧的楼道充满古风新韵的勃勃生机。

济美楼

来自同济大学的林依萝团队运用模块化概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通过公告栏的功能重置和创意设计,将24字拆分进等大小,但起伏不同的四方格里,加上插板设计,让居民一进楼就感受到价值引领。而“老物件”设计,让居民找到了存放回忆、交流情感的共享空间,配以鲜艳而柔和的颜色,为老楼道赋予新生机。“三行诗”则配合着老物件,唤起居民对那个时代的最美回忆。

环同济创新创业创意大赛以“用创意点亮社区,让楼道重获新生”为主题,聚焦睦邻楼组建设,对居民楼道的门厅、通道、电梯厅等公共空间进行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的微改造、再设计,让艺术融入居民生活,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

在四平路街道,老旧小区面积占比较大,老龄化人口较多,居民的旧改需求也十分迫切。对此,环同济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的举办一方面可以帮助老旧居民楼得到个性化改造,推动旧改进程,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更多的社区单位、大学生和创业者关注社区治理,助力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升级版。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四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