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聚焦石泉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邮政石泉大楼两年实现楼道零堆物+居民自治

底楼大堂
公共客厅
便民袋

□记者 陆骏健

楼道堆物,是居民楼里的常见的问题,看似无关痛痒,一旦危险发生,很可能就成为致命因素。楼道堆物治理如何长治久安、防止回潮,是社区工作者一直在琢磨的一个问题。石二居民区邮政石泉大楼,经过居委干部两年多来的努力,终于使得楼内零堆物。而且,现在居民都会互相监督,保持楼道整洁,实现了居民自治。两年多来,居委干部通过不间断的“扫楼”、情理感动居民、为民办实事,最终成功改变了居民的习惯。

每月“扫楼”,不定期巡逻

走进邮政石泉大楼,干净整洁,大堂的墙上做了不少装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公共客厅,居民可以在这里聊天休闲。但说起整治前大楼的情况,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苏雅芳告诉记者:“堆物多的地方楼梯都被堆满了,人只能侧身通过,楼道堆物现象十分普遍。”由于楼道堆物情况严重,2017年居委会将邮政石泉大楼作为重点整治点位。如何将楼道堆物彻底消灭,居委会不仅下了非常大的决心,也联系了城管、物业,多管齐下。

居民为了方便,把东西堆放在楼道内;也有不少居民是因为“抢地盘”,有一种“别人堆了那里就属于他的了,我不堆就吃亏了”的想法。前期,居委会在张贴整治楼道堆物告知书后,上门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通过走访,大多数居民都表示配合,但是已经养成了习惯。为了扭转这个习惯,居委会决定定期“扫楼”。每个月至少一次,6位居委干部一同,2人一组,一组在底楼负责清运垃圾,另外2组从20楼开始,沿着大楼两侧的楼梯分别往下巡逻,见到堆物就及时清除。此外,居委干部还会不定期来巡逻,物业也是如此,形成长久的高压态势。“扫楼”从2017年开始一直持续至今,不过时间却一直在缩短,最初一次“扫楼”大约要1个多小时,而现在时间已经大大缩短,因为居民的习惯已经有所改变,堆物现象在减少。

以情感人,实干收获民心

“扫楼”带来了氛围,但要彻底改变,还需要逐个攻破。堆物最严重的一户居民,当时把楼梯都堆满了,使得居民无法通行。经过了解,堆物是他个人的癖好,而他的爱人患有精神疾病。得知这个情况后,居委主任沈惠英就特别关心他的爱人。有一次沈惠英在楼内收有线电视费,看到她坐在楼梯上,便将她送回家中。一次她发病,沈惠英立马赶到该户居民家中,帮她穿好衣服,再打120送医。前不久,该户居民100岁的老母亲走了,苏雅芳和沈惠英还一同到场送别老人,该户居民十分感激居委会为他做的一切,于是他主动改掉了楼道堆物的癖好。

除了针对解决单户居民的问题,居委会还把整栋楼存在的“通病”一同考虑。由于小区内没有电瓶车充电设备,邮政大楼大部分居民都会将电瓶车放在楼道内或者家中充电,整治时居民对此最为抵触。在整治楼道的同时,居委会看到了这个问题,便开始想对策,谋划将大楼的地下车库进行改造。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事情推进并不是很顺利。为此,居委干部动足了脑筋,自己寻找“外援”。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最近,方案已经通过,马上就将施工改造。居委会的付出居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于是,居民们终于改变了楼道堆物的习惯。

美丽楼道助力居民自治

今年,街道将邮政石泉大楼纳入美丽楼道改造项目中,九月改造完成,不仅楼道墙面粉刷一新,底楼大厅还做了不少布置,新添了公共客厅,还设置了三个便民袋,袋中放有爱心伞、宠物粪便袋和废电池回收袋。见到自家楼道变得如此美丽,居民们都十分珍惜,大家互相监督。现在,楼道内不仅没有堆物,甚至连烟头都见不到,因为居民发现有垃圾就会自主打扫,自治的氛围已经形成。

居委会长期的努力加上街道的支持,最终质变为居民自治。看到现在邮政石泉大楼的楼道环境,居委干部都很有自豪感。虽然过程很辛苦、付出很多,但是成果喜人、居委干部都觉得十分值得。这样的结果离不开街道作为坚强的后盾,也离不开物业、城管的互相配合。帮助居民解决问题、脚踏实地为民办事,赢得民心后,居民才会真正转变。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