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记者 杨天弘 “五一”小长假里,当大家都在忙活着嗨购嗨玩的时候,有那么一些人正窝在家里搬家打包热火朝天。想到不久之后的新房子、新生活,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我们明年就能回来,大家身体保重好,我们还是邻居。”过渡户们也不忘与老邻居们话别,大家笑意盈盈。4月30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户居民签约,石泉路街道辖区内的石泉一村33-40号非成套改造剩余60户居民外搬过渡签约工作全部顺利完成。然而,在这些欢声笑语的背后,却离不开一些人的努力,也离不开一些人的奉献。收齐了所有居民的签字,石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郑琴终于舒了口气。石泉一村33-40号属于石泉路街道非成套改造点位,涉及4幢房屋、160户居民。2019年6月街道完成4幢《旧住房成套改造协议书》签约工作,签约率达100%,其中外搬过渡100户。可是在施工过程中,陆续有居民反映施工噪声、扬尘扰民。考虑到这一问题,在征得区成套办的同意后,街道于4月10日正式启动剩余60户外搬过渡协议签约。签约工作并非易事,可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在改造的居民当中,就有两户为了鸽子宁做“钉子”的居民。郑琴回忆说,这两户人家各类养鸽证照齐全,养的鸽子也是品种优良的。养鸽人考虑到搬迁成本和鸽子的健康问题一直拒绝签约。没办法,专项工作组从市、区信鸽协会了解2户的信息,从鸽棚搬迁和寄养等专业角度有的放矢开展约谈,放弃周末和晚间休息时间与养鸽户开展多次沟通和协调。十多个小时的“推心置腹”,终于打消了养鸽户心中的顾虑,完成签约。在居民中,还有不少高龄独居老人、生大病、行动不便的居民。“有一对老夫妇,因老先生瘫痪在床、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过渡居所,态度模棱两可、迟迟不肯签约。”郑琴想,谁在居民中扎根最深,谁最能理解与体会居民的实际困难,谁就能真正站在居民角度考虑问题,打开居民心结。于是,她还特地找来了老居民区主任、现石一第二党支部书记张建萍。深耕居民区多年的张建萍,一直是深受居民们信赖的“好朋友”。张建萍立即放下繁杂的工作,上门与老人谈心、了解老人真实想法。 原来,老人苦于找不到过渡房而不肯签字。“房东若是不愿租房给他们,他们往哪里搬?”他们赶紧将了解到的情况反馈给专项工作组。一开始,在专项工作组的帮助下,他们联系上了一家养老院,协调预留一套标间供这对老夫妇居住,方便他们暂时安顿、接受照护。但没有想到因为老先生体弱、餐食要求特殊,敬老院的统一餐食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协调措施被老人拒绝。后来,工作组又直接联系房屋中介,帮助老夫妻寻找房源,替老夫妻向房东还价。甚至帮老人找钟点工收拾房子打包装箱,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让老夫妇有了妥善的过渡之处。他们用行动解决老人困难,换来老人们的支持。 沟通协调着实累人,但看到很多居民最终放弃小我成就大我。郑琴还是很感动的。她说,过渡户里有一位吴师傅,是街道书画协会成员,在小区居民中也是颇有“名气”。虽说非成套改造是利民的好事,却就有这么不凑巧的事,吴师傅家刚装修完不久,改造后必然需要重新装修。这钱呐!吴师傅颇为心疼。所以迟迟没有松口签下协议书。不过,最终在街道领导和专项工作组先后上门与他促膝长谈、讲解政策之后,他还是松口支持成套改造工作。不仅如此,签约后,吴师傅还积极配合居委干部做其他居民的思想工作。街坊看到他家如此特殊的情况都让步签了协议,于是也就没有多余的话说了,纷纷变得“爽气”了不少。 郑琴说,一件事能成,全靠多方的努力。前期,街道成套办做足准备,靠前指挥,做好各部门沟通衔接和签约场地选址。居委会、第三方中山物业分工明确,分别做好居民宣传动员和现场签约、政策讲解。街道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居民区书记和民警、城管力量,共同组成专项工作组,多管齐下,推动外搬过渡签约。“贴心又专业”的工作让居民们安心不已,第一天就有15户居民签约,第一周就完成了40户居民签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