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策划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5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全民参与”到“全民共享”

石泉路街道“爱国卫生月”助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

领导带头参与“周六大扫除”

5月16日,街道党工委书记叶超、办事处主任何家骥放弃周末休息,带领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机关干部、居委工作人员、广大社区志愿者等200余人在闷热的环境中开展“周六大扫除”活动,清理楼道堆物、整治飞线充电、铲除黑广告,捡拾小区和街面垃圾,切实提升小区整体环境面貌。区委办局干部也纷纷下沉一线,同石泉志愿者一起参与到大扫除的活动中来,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活动中,志愿者们带着垃圾袋、钳子等工具,对小区内的卫生死角、绿化带以及背街里巷的垃圾进行了集中整治,对小区绿植、路面、垃圾桶进行冲刷擦拭。炎热的天气并没有阻挡志愿者们的脚步,他们个个干劲十足,弯着身子在地面上仔细搜寻着烟头、废纸,绿化带中的白色垃圾、枯树叶,清除“四害”孳生地,最大限度地切断病毒传播渠道,让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一系列的整治活动给街道创城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很多居民受到感染,纷纷来社区要求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居民崔老伯说,过去社区环境脏乱差,而且一直得不到整治,大家满腹牢骚,根本不愿意当志愿者。这两年,看着社区越来越美了,居民纷纷行动起来,根本不用动员,志愿服务热情就非常高。

整治流动摊贩、跨门经营……石泉城管助力“三创”

□记者 陆骏健

沿街商铺占道经营、小区内非法群租……这些都是城管执法人员的管辖范围,随着“三创”工作的深入,不少难题都需要城管执法人员出面解决。近期,石泉城管中队连续作战,针对社区内存在的方方面面问题,一一进行解决处理。

每天工作至少12小时夜间投诉必到场

早上七八点,城管中队的队员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日常街面巡逻、处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与社区工作室联络并处理相关案件。这是城管队员的常规工作。城管队员介绍:“我们每天至少要巡逻三次,早中晚各一次,尤其是针对华池路、岚皋路、中山北路、兰田新村等重点路段,防止商户跨门经营以及出现流动摊贩。”前期,城管中队对辖区内的流动摊点进行网格化摸底调查,详细掌握摊主信息、经营种类以及经营时间、地点、规模等,并分类造册备案,为疏导点设置提供依据。对发现存在跨门经营等违法行为的店铺进行上门宣传,并发放宣传资料,明确门责要求,引导商家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履行门责义务。在巡逻时,如发现问题严格执法,5月1日至5月20日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512人次,纠正跨门经营268起,劝导无证设摊140处,清理无主垃圾8吨。

此外,如果遇到夜间投诉,城管队员也会立即到场。近期城管中队接到一户居民投诉,称夜间11点仍有人在小区内跳广场舞,影响其休息。为此,城管人员及时到场,发现并没有人在跳广场舞,此后连续三天,每天晚上到小区蹲点,并与居民确认,得到了居民的称赞。“我们一般白天都在外执法检查,晚上七八点回到队里,处理案头工作。夜间如有投诉,我们必定会到场。”沈斌既是办案组队员,又是街道夜间转运组队员,虽然家中有年幼的孩子,但为了工作,几个月来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岗位上,难得周末回家一次。石泉城管中队队长方振华也是夜间转运组的成员,平时处理的都是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无暇顾及今年高考的女儿。许多城管队员都是如此,为了工作,他们放弃了“小家”。

下沉社区,为民排忧解难

随着网格化管理的推进,城管力量下沉社区,社区中许多问题诸如违法搭建、装修破坏承重墙、群租等等,都被纳入城管的管辖范围。因此,每天城管队员基本都会深入社区,与居委会、物业紧密联系,解决问题。

4月17日,石泉城管中队结合群众提供举报线索,对辖区范围内三处群租房屋展开违法群租集中整治行动。整治过程中,城管执法人员现场对房东进行训诫,并做好现场维稳和取证工作,开具《行政违法处罚通知书》及《整改通知书》,责令其立即整改。对于阻扰执法过程的当事人,队员会用耐心的讲解与其进行沟通和教育,如果其继续阻扰执法,则将由相关公安机关对其进行处理。同时对现有破坏房屋结构的隔板现场敲除、将私拉乱接电线恢复原状,着力消除安全隐患。“整治前我们都会先联系房东,告知需要整改,如逾期未整改,我们便会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此次违法群租集中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5人次,拆除违规增设床铺6张,恢复住房面积30平米,消除消防安全隐患点4处,整改率100%。

近期社区内进行装修的居民越来越多,城管中队也接到大量针对装修的投诉,最多的要数破坏沉重墙。“不少居民听到敲墙声,都会有担心是否是在敲承重墙,但经过我们查看,破坏承重墙的几乎没有,我们的工作也是让居民放心。”除此之外,城管队员还会指导物业,在小区内规范建筑垃圾堆放、不破坏绿化,及时清运等。

石泉城管中队现有队员四十余人,其中有六位新队员,还有一些即将退休的老队员,实际在岗人数只有三十余人,相当于单个片区配备十位队员。在居委会整治楼道堆物时,城管队员也会悉数到场,但人数有限,居委会需求大,只能排班进行。虽然工作繁重,但城管中队的队员们没有人叫苦叫累,大家上下一心,为“三创”助力,让百姓能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而努力。

多方协作,联合居民区清除“僵尸车”

那些长期无人使用,落满灰尘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僵尸车”。近期,石泉路街道联合新村小区,在兰田片区的安排下,联同社区民警、城管、市容服务队等多方力量开展行动,清理了一批困扰小区居民和物业多年的“僵尸车”,居民对此纷纷欣喜表示,这些“僵尸车”早就该处理了。

“僵尸车”占位隐患多

非机动“僵尸车”长时间搁置于居民楼栋前和绿化带旁,很多车长期搁置,一些车主想卖掉又苦于找不到买家,经年累月便满车灰尘、锈迹斑斑,不仅有碍观瞻、影响社区环境,更是侵占了小区公共空间,给居民出行带来安全隐患。

而机动“僵尸车”除了阻碍道路、影响环境外,还有着诸多危害,一些机动“僵尸车”因长时间风雨侵蚀,存在车辆机件、电路老化、汽油泄漏等现象,经高温暴晒极易引起自燃,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此外,若是不整治清理,这些机动“僵尸车”很容易被用于非法改装、套用车牌等行为。一旦“僵尸车”零部件被非法拆卸后,流通到市场上用于其他车辆的维修和改装,将会给交通安全埋下“定时炸弹”。

多方合力有序整治

按照街道“三创”工作部署和要求,关乎社区环境卫生等民生工程必须从严抓、求实效,在片区党委的协调下,辖区内的居民区纷纷行动起来,着手加强并进一步规范小区道路停车秩序,力求消除小区交通安全隐患,还居民群众一个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环境。

在对小区环境卫生的排摸过程中发现,联合新村存在非机动“僵尸车”占道现象,让本就逼仄的小区停车状况更加雪上加霜。一楼的许多居民也反映,夏天窗户不敢开,希望街道能对这些“僵尸车”尽快整治。兰田片区副片长施卫兵了解此情况后立即表示,片区服务队及城管愿积极配合联合居民区进行整治“僵尸车”。于是,联合居民区的居委干部们对辖区内的“僵尸车”进行了仔细排摸。摸底排查后发现,小区现有占道“僵尸车”20辆,作为管理方的宇玥物业负责人坦言,过去一直都想把“僵尸车”处理掉,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处理途径,这一搁置就拖了一年多。经前期展开的整治工作宣传,部分车主看到张贴的通告后自行前来认领,直到近日联合居委区整治付诸行动时,“僵尸车”仅有13辆了。

有了各方的支持,居委书记陈乐军便决定趁热打铁再作工作部署并一一细化。随后在小区宣传栏、楼道进出口等醒目处张贴清理占道“僵尸车”的告知书,希望车主自行清理闲置车辆,若逾期未做处理者,将作为废弃的无主车辆集中清理。据悉,4月24日,联合居民区集中并做好告知(如有认领的车主到物业办公室认领),4月29日则对无人认领的车辆进行清理。对于长期停放在小区无人使用和管理的机动“僵尸车”,将在城管中队、社区民警等执法力量支撑下,做好下一步的整治工作,消除安全隐患,释放小区停车空间。

而今,随着小区张贴的告知书期限临近,部分居民已将偶尔使用的车辆放入地下车库。有趣的是,住在一楼的居民陆阿姨家窗户下放着自家长期搁置的自行车,前面车筐上有一块积满灰尘的垫布。无风的天气还好,有风的时候根本就不能开窗,经劝说,陆阿姨同意将车子放到地下室。陈乐军说,像陆阿姨自家的堆物影响了自家生活的例子竟然不止陆阿姨这一家,此次整治“僵尸车”的过程,也是对居民的一次“减负”。

对于整治后该如何管理,陈乐军表示,联合居民区将结合街道“三创”工作,进一步完善非机动车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舒适感,为居民百姓建设并管好社区家园。

齐心协力,推进楼道“零”堆物

兰田片区内多为老旧小区,居民观念陈旧,且多个小区物业收费低,管理滞后,这一现状无疑为小区楼道整治带来阻力。为了打通“生命通道”,兰田片区联合居委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力量,充分发挥“白+黑”“5+2”精神开展“地毯式”集中整治。

楼道堆物全清除

据兰田片区常务副片长、城管中队副队长施卫兵介绍,为了本次集中整治,居委会干部、城管中队等事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排摸居民拆除意向、清理楼道堆物、分发整治告知书等。同时,还在小区各楼道张贴告知书,要求住户限期对楼道公共部门堆放的破旧沙发、纸板箱、衣物等物品自行清理,逾期将以无主垃圾统一清除,得到了大部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除此之外,还对私装铁门的居民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和《法律后果告知书》,限期当事人自行整改拆除,及时消除居民楼内的消防安全隐患。

整治过程中,由于事先张贴清理通知,很多居民都自觉清理出自家楼道内的杂物。对没有及时清理的楼道堆积物,居委、片区人员分工有序,将建筑垃圾、生活杂物等一层层地抬下来,个个汗流浃背。“对个别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我们就一遍一遍进行解释和劝导,让他们理解杂物乱堆乱放的危害和隐患。”施卫兵说。

当片区服务队清理楼道至4楼时,大约已是中午,本想着吃完午饭后再行整治。谁料这时遇上居住在4楼居民回家,看到自己放在楼道内的柜子被强拆后非常不满,甚至阻扰现场工作人员的整治行动。对此,片区执法人员在现场与居民进行了谈话劝诫,并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强化居民爱护住宅小区环境的责任意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最终取得了该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清理楼道杂物、堆物的过程中,大多数居民还是非常配合的,很多居民表示非常理解这样的行动,同时也自觉把自己堆放在楼道中的东西进行了及时清理,并表示以后不会再随意堆放在楼道。”施卫兵表示,对于部分居民对整治楼道有抵触情绪,不愿意配合的,在经过居委工作人员和片区服务队的反复劝说和解释,大部分人还是能够配合一起把楼道清理干净。

拦路铁门不能有

整治工作讲究人性化,但遇到原则问题工作人员坚持统一标准,绝不徇私。根据居委会前期排摸发现,不少小区居民为了储物方便,打起了楼道公共空间的主意,在紧邻楼道里安装了铁门,形成一个个的私人空间,以此来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和维护自家安全。一旦低楼层发生火灾,向下的安全通道被火势封堵,如果顶层又被设置铁门,这就造成逃生人员无法上到楼顶进行避难,而且还会阻碍消防部门的救援,耽误营救时间,因此拆除铁门势在必行。

整治过程中,片区执法队员们发现岚皋西路285弄的楼层结构是属于一梯四户,其中挨着的两户居民在公共楼道处私装了铁门,不但开关铁门的声音大,影响邻居起居,更堵死了公共通道,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于是,执法队员立即找到当事人了解情况,但该居民却认为这是为了安全起见,不会影响楼下居民生活。之后,执法队员对该居民多次约谈,并和居委干部一起同当事人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告知他相关法规条例,且楼道属于公共通道,个人没有权利占为己有,万一发生火灾等紧急事件,将影响到救援。最终,该业户认识到自身的违法事实,同意配合整改。

据了解,整治期间,片区服务队利用电锯、铁锤等工具,将居民私建的铁门全部切割拆除,总计达40余扇,打通了楼道这条“生命通道”。居民们对整治后的楼道纷纷拍手称赞,困扰居民多年的楼道堆物问题,终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解决了。

今年是文明城区创建冲刺之年,兰田片区将在总结此次楼道整治成效的基础上,对片区其他小区其他门栋的楼道堆物陆续开展集中整治,并形成经验、做好推广,努力优化小区公共环境,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三创”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