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总支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是城市基层党建的主力军,更是服务群众的先行者。为进一步推进组织覆盖、机制创新、能力提升、服务提档,强化社区基层党组织书记人才梯队建设,促进社区基层党组织书记成长成才,石泉路街道秉承“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的阵地就覆盖到哪里,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成立“泉+”书记工作室,充分发挥退休社区老书记引领、带动、示范作用,积极探索“传帮带”带教模式,用有温度的党建,打造出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书记队伍。 “泉+”书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在区“大梁带小梁”书记工作室的业务指导下,在多位“退休不褪色”老书记的辛勤传授下,牢牢依托片区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效能,为基层治理、矛盾化解、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正向推动作用。 建帮教平台 成为基层干部成长“孵化器” 目前,街道已形成“泉+”书记工作室交流研讨制度,重点围绕基层党建工作的难点、群众工作、矛盾纠纷调处等疑难杂症共同“会诊”,相互启发、学习,开出“药方”,聚脑聚力解决基层“急难愁”问题,实现疑难共商、经验共享、共育互学。通过手把手言传身教、面对面指导等方式,助力基层干部更好更快成长,使“泉+”书记工作室成为年轻干部的“成长驿站”。 同时,开展互动式情景党课,由老书记、储备干部、年轻学员共同编排,扮演居民、社区干部,还原社区工作中的场景,通过互动交流、思维碰撞,使带教工作更加“有声有色”,集聚合力把“泉+”书记工作室打造成年轻干部培训跟学、党务干部交流互学、优秀干部分享教学的平台。 盘活带教形式 成为工作提升发展的“智囊团” “五必”方法,摸清家底。“五必访、五必问、五必记”是“泉+”书记工作室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群众工作方法。疫情一线是考察党员干部的试金石,也是党员干部能力的锤炼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带教老书记们以片区为责任田,指导社区年轻干部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建立常态化防护机制前提下,带教老书记们带领居委会干部们开启“5+2”“白+黑”模式,全力以赴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通过“五必”工作机制,各居民区不仅准确高效地完成重点人员的情况排摸,同时对小区居民群众情况做到了“一本账”“一门清”。 “四心”要诀,真抓实干。核心在支部、专心抓自治、热心办实事、真心换民心是带教老书记们参与社区工作的要诀,也是社区治理的“法宝”。“两委”换届选举期间,建立老书记带教制度,通过每日走访、电话、微信等多种形式,点对点跟进居民区换届选举工作全过程,分析选情、梳理流程、化解矛盾、督促指导,将换届选举和疫情防控做到同部署、同落实,确保“两委”换届工作高质量推进。 “三法”保障,多点发力。带教老书记们坚持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理念,“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思路与方法,并活用“自治共治法”“凝心聚力法”“服务群众法”等三大法宝的叠加效应,凝聚社区党员的红色力量,带领社区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三旧”换“三新”、小小区合并、旧住房综合修缮等工作中,构建社区共治的同心圆,使居民由“靠社区管”转向“民主自治”。 筑牢发展根基 成为提升党建引领的“先锋岗” 在“带”字上下功夫。居民区新上任的书记大多来自不同岗位,有的从未从事过党务工作,有的缺乏社区工作经验。面对这一情况,老书记们带领年轻干部们深入一线,通过互动交流、相互启鉴、案例分享、案例解析,把先进的思想、先进的工作经验带给他们。对于尚未成立居委会的居民区,由老书记驻点工作室,将带教融入到社区治理的具体工作中,让年轻干部们身在一线、工作在一线,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时刻牢记职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好居民群众。 在“帮”字上下功夫。面对一些年轻书记在刚上任时对居民区工作不熟悉,不知从何抓起等情况,带教老书记们手把手教他们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在面对居民区的一些矛盾问题时,老书记们主动为新书记们答疑解惑,找“破题”方法,让新书记们增强信心,明白居民区“党建”怎么抓,居民区“党建”怎么转,引领社区居民自治、共治,开创出人心所向的工作新局面。 老书记们的言传身教,不仅传授了好作风,还结合居民区实际,帮助年轻书记们提炼、总结、反思、归纳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短板”,让年轻书记对责、对标,在岗位上扎实干,争做“实干型”书记,带领他们全力当好党员教育的“领航员”、党员管理的“督导员”和居民群众的“服务员”,把居民区党组织打造成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党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