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晶 整理报道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菖蒲一束,飘幸福清香;香粽一串,携暖香相伴;香囊一个,表情意万千;龙舟一盏,载顺利清风……时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石泉路街道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和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把“学史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最终目的,把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贯穿于工作中。节日期间,街道在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不断档”“不停歇”的同时,用“粽”心实意,让广大石泉人的幸福接“粽”而来。 孝亲敬老“树新风”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在哪里。石泉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以节为媒、以节造势、以节聚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树文明新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6月13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社区学生实践指导站组织10组亲子家庭前往沙田敬老院,与老人共度端午佳节。 为让老人们充分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家长、孩子利用针线包、剪子、挂饰、布料及饰品,大家聚到一起,与老人一起动手缝制端午香囊,内心充满了爱和祝福。活动现场弥漫着艾草的清香,格外沁人心脾。孩子们把做好的香囊赠送给爷爷奶奶们,祝福他们健康长寿。此外,还举办了有奖竞答和才艺表演,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家长们纷纷表示,希望能带孩子多多参与到这样的公益活动中来,关爱老人、奉献善心、传播善行。 确保吃上“安全粽” 为确保辖区居民能够吃到安全放心的粽子,端午节期间,石泉市场监管所针对辖区大型超市卖场、餐饮单位以及网络食品经营者开展了食品专项检查行动,全力保障节日期间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在老字号“四如春”店里,执法人员对自制粽子原料采购溯源是否规范、待售粽子保存是否妥当进行了检查;对销售预包装粽子的经营商户,执法人员从产品采购渠道、索证索票、现场保存条件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检查。接下来,石泉市场所还将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从生产、贮存、流通等领域严格把关,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确保消费者能够买到合格安全的放心食品。 浓情重五“粽飘香” 近日,石泉路街道残联多形式开展了“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普陀民盟综合支部组织街道“阳光家园”的学员来到平利路普陀体育中心游泳馆,参加“关爱阳光少年,共庆建党百年”游泳体验活动。本次活动聘请了有游泳资质的教练,教学员游泳的基础动作,让他们通过参与文化体育活动,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更好地融入社会。 为了表达对新冠疫苗接种一线工作人员的敬意,街道“阳光家园”的学员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将粽叶捏成三角的形状紧攥在手中,再放入早已准备好的馅料,细心包扎粽子。在粽子蒸煮完毕后,学员们为一线工作人员送上这份“端午的祝福”。 街道残联成立了一支社区残疾人志愿者队伍,在社区接种服务过程中,预检区、留观区、接种区,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有序引导,对前来接种人员讲解注意事项,科普疫苗接种知识,消除接种顾虑。 社区老人“有口福” 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社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强邻里之间的互动与团结,石泉路街道开展了一系列了“浓情端午,关爱老人”主题系列活动。 “阿姨,我们带粽子来看您了。”伴随着一句平常的节日问候,街道的“泉心守护、情暖夕阳”项目组工作人员敲开了独居老人、困难家庭人员的家门,为他们送去爱心粽子,传递传统节日的温暖和问候。 “这些年来社区总是照顾我,过年过节也想着来看我,还给我送粽子,真是非常感谢社区!”一位高龄独居老人表示。 其乐融融“迎端午” 在铜川片区食堂,工作人员将泡好的糯米、红豆、枣子、粽叶等包粽子的材料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 居民们纷纷露出看家本领,捋粽叶、做漏斗、填糯米、添馅料、压紧实、封口、扎捆,灵巧的手指在棕色与绿色间起起落落,动作行云流水,干净利落。虽然有些参加活动的居民上了年纪,但速度也绝不亚于年轻人。还有几位不会包粽子的阿姨爷叔,拿着粽叶一步一步地跟着边上的“老法师”学习。 “端午包粽子,是阿拉的传统嘛,色香味总归是亲手包的粽子更好!”大家一边包粽子,一边唠家常,不一会儿工夫,面前已摆满了包好的漂亮粽子。新鲜出锅的粽子香气弥漫了整个房间,剥开青色的外衣,瓷实饱满;轻轻咬一口,绵糯柔软,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通过此次端午系列活动,让社区内老年居民们不仅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也感受到社区对他们的关心和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