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小城大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针一剂里蕴含“战疫”决心

石泉医务工作者在疫苗接种背后的那些事

杨佩华为市民接种新冠疫苗
在“学史力行,实事为民,石泉在行动”活动中,杨佩华(右二)、王健(右四)荣获“优秀医护人员”称号
杨佩华获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种苗之星”荣誉
王健接种“快稳准”,被誉为“铁苗手”

□记者 周晶

从去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今年的新冠疫苗接种,医护人员从医疗卫生机构走向社区大众,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眼下,新冠疫苗第二剂接种正在全面推进中,医护人员们仍在一线担当接种服务的主力军,他们不仅是服务病患的“白衣天使”,还是特殊时期冲在一线的“白衣战士”。石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们正奋战在新冠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写下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一个又一个篇章。

85后“种苗”医生杨佩华

您好,请问叫什么名字?”在一声问候中,石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的85后地块医生杨佩华开启了新一天的新冠疫苗接种任务。

“请按压棉签至不流血为止”“请在观察区休息半小时,如果有什么不舒服,及时告诉我们的医生和护士”“接种后请注意针眼处不要碰水,这两天饮食要清淡”……这样的交代,杨佩华一天时间里要重复说上数百次,遇到年龄大的,听力下降的群众,更是要多说几遍。

“实战”练出超快手速

杨佩华向记者介绍,自己每小时接种超30人次,最高峰的时候超40人次。她说这样的速度是在一天又一天的“实战”中慢慢锻炼出来的。每当人多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接种速度,她坚持少喝水、少上厕所。一天下来,腰间酸胀、手腕肿痛的杨佩华有着自己的缓释“小心得”——回家后来一场舒适的热水澡。

除了接种疫苗,清点盘仓、数据核对、清洁、消毒、物资准备、急救设施整理归位……接种点的工作任务远比想象中繁重。杨佩华向记者展示了“工作时间表”:早晨7点到岗开始检查疫苗储存情况,8点开始接种疫苗、12点半轮流吃午饭,吃完继续接种,下午6点轮流吃晚饭,然后继续工作,下班时间根据当日接种点疫苗情况而定。超过10个小时的工作已是日常,如果当天接种人员较多,自己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后,通常已经是深夜。

星光照亮回家路

当其他医护人员忙完一天收工时,作为接种组的“小组长”,下了接种台,杨佩华要马不停蹄地转战电脑台前,因为还有着一项额外任务需要她完成——一张当日疫苗接种数、人员信息的数据表。

“这张表格意义重大,它反映的是我们接种点每天的工作实际情况,容不得一丝马虎,这张表在时效上也有严格要求,必须抢时间做完。”密集的键盘敲击声渐止、点击发送键、关闭电脑,往往时针已经指向了晚上10点、11点……“星光不负赶路人。”一整天的忙碌工作让杨佩华异常疲惫,但她说:“回家路上抬头看天,心底却有种忙碌的踏实感。”

“接苗”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杨佩华表示,按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的排班制度,“种苗”与日常医务工作是隔天轮班,虽然任务格外繁重,但第二天自己一定要“满血复活”继续投入新一天的工作中。她笑着说:“忙一点无所谓,大家能接上新冠疫苗,共同筑起坚实的免疫屏障,这才是最重要的。”

石泉“铁苗手”王健

核对疫苗信息、抽吸药物、找准手臂三角肌位置、快速推药,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石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病区住院部护士长王健说:“自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启动以来,这些规定步骤已成为接种点医护人员们的日常工作写照。”

练就指尖“硬功夫”

为提高接种疫苗的效率,中心许多医护小姐姐都练就了手头指尖上的“硬功夫”。王健介绍,注射前,要抠开分装疫苗药剂的瓶盖,这个看似简单动作需要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同时发力,虽然隔着一层塑胶手套,但每天大量重复的动作累积下来,指甲被磨裂、手指被磨破红肿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有一个接种者或许不知道的细节是,我们不少护士在塑胶手套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都贴着创可贴。”王健说:“这个创可贴起到保护的作用;其实不少护士的手指都脱了皮,有的人手指还被磨出了老茧,大家苦中作乐,管这叫‘开盖有茧’。”

话出言语“软实力”

从刚开始的18-59岁人群接种,到60-75岁人群开放接种,再到75岁以上群体能够接种,新冠疫苗“应接尽接”在上海已是一场全民行动。在这段时间里,王健服务的居民群众已有数千人,其中留下了不少让她印象深刻的身影与故事。

“谁能料到人高马大的男同志也会临‘针’退缩?”王健回忆道,4月中旬正是疫苗接种的高峰时段。一天下午,在如常工作中,她发现了一位男士有些异样——落座解开外套的动作有些扭捏,额头上冒出不少冷汗……

在核实完身份信息即将落针前,这位男士突然回转了下身子、捂住了左臂:“会疼吗?我不吃痛的。”在确认完这位男士身体状况无恙后,王健隔着口罩笑眯眯地安慰:“别紧张,放松的话就不会痛,我种苗的手势很专业!”一旁志愿者也上前加油,只见这位男同志紧闭双眼,几秒后说道:“咦,是已经种好了么,一点痛的感觉都没有,果然很专业,谢谢!”中心医护人员在每天接种过程中除了会遇见“畏针”者,还会碰到不少带着许多“为什么”前来的接种者,其中不少是老年朋友。

“接种一剂的和接种两剂的有什么区别?”“我有一些慢性病的,吃不准能不能接种?”遇到这些问题,王健都会以最简练的回答消除他们的“疫苗犹豫”,如遇接种禁忌症方面的问题,她会立即联系中心的巡回医生进行更为专业细致的解答。王健说:“在提升疫苗接种速度的同时,暖心的服务也极为关键,让每一位居民安安心心接种,健健康康回家是我们中心同仁们共同的追求!”

打响种苗“配合战”

今年46岁的王健,经验丰富,最高纪录是一个工作日里完成235剂接种,被同事们誉为“石泉铁苗手”。最忙的时候,她一连好几天都是早上7点多一直忙到晚上近10点。王健说:“忙一点、累一点没什么,因为一针一剂里都蕴含着石泉人战疫的决心!”

为保障该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顺利进行,石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工作者、志愿者多方联动,合力完成从维持秩序、查看健康码、测温和信息登记到接种疫苗等一系列流程,为居民接种疫苗保驾护航。近段时间居民们接种疫苗的热情高涨,街道“火力全开”,全力配合医护人员,服务好接种疫苗的居民。谈到最近的心愿,王健说:“希望所有居民都能积极参与新冠疫苗的接种,期盼全民应接尽接早日完成!”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