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小城大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曾经万众瞩目的“香饽饽”国货来了

来自全国36个城市,阿拉都是“上海牌”

上海牌照相机、上海牌啤酒、上海牌手表、上海牌缝纫机、上海牌玩具、上海童装……这些曾经被大众追捧的上海品牌,惊艳了一个时代。

曾经它是优质产品的代名词,享誉全国。当年,即便不是“上海牌”,人们也乐意选择购买物品上印有“上海”二字的产品,以显时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曾与我们亲密相伴的产品,渐渐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中,更鲜少有人知道,为这些产品穿上美丽衣裳,打响品牌,扬名海内外的“幕后英雄”究竟是谁。

近日,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二楼的白厢展厅里,这些曾经包围过我们生活的熟悉商标和设计以一场展览的方式重聚,曾经的童年记忆再度涌上心头。这场名为“上海牌”的展览吸引了年轻人前来了解,中老年人驻足怀旧。

11月15日,主办方还邀请几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上海牌设计师与策展方一道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讲述上海牌及其背后的设计故事。

据悉,此次在市群艺馆二楼白厢展厅展出的50件上海产品,是通过互联网从全国36个城市收集而来的;同时还展出了15本1960至1980年代上海的出口产品样本,一起见证了那个时代上海轻工业产品在中国各地的影响力,及在海外地区的创汇历程。

上海首批“科班”美工的诞生

那时候,所有的工厂只有美工,没有设计师;只有供销科,没有市场部;他们只知道埋头生产产品,却不懂品牌为何物。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办的同一年,上海轻工业学校也首度开设了造型美术专业。1960年,赵佐良和陈关鸿成为了造型美术专业第一届面向社会招生的学生。

“那时候,我们都很喜欢画画,但对日用美术却没有什么概念”,陈关鸿回忆道,进校第一年,学校为他们安排了大量基础课程,素描、色彩、国画……“当时,教我们油画的是颜文樑,教水彩的是李咏森,他们都是各自美术领域里的大师,这让我们受益匪浅,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功底。”

在陈关鸿看来,尽管那个年代的他们,没有资格在产品上留下姓名,也没有“设计师”这样好听的名头,但他们都有一颗“匠人之心”,“我们和现在的一些设计师最大的不同,是长年扑在厂里,对整个产品的生产、定位和受众,了解更加充分。”

除了这些为上海品牌作出了卓越的幕后英雄,展览现场还有些产品,并没有找到设计者的名字。其中一套名为“上海风景”的扑克牌很有意思。除了大小怪,其它牌面都以手绘风格,却呈现了许多曾经的上海城市地标。

今天,以上海牌冠名的产品已不多见,当年的设计师们也随之被渐渐淡忘,“谁的设计?”成为了梳理上海设计史的重要话题之一。让我们向那些曾经奉献于“上海设计”的前辈设计师们的一份致敬。  (田林周到)

展览资讯:时间:

即日起-12月22日每天09:00-17:00

地址:

徐汇区古宜路125号群众艺术馆二楼白厢展厅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