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亲,田林邻里格外亲。田林电梯快快进,全楼邻里一家亲。”这是田林八九十居民区一位“银发宝贝”为小区两台电梯成功加装、顺利运行创作的打油诗。 成立于1985年的徐汇田林街道是上海典型的大型居住型社区,老龄化程度高达34.3%。自沪上首例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成功加装以来,田林的居民们就在期待一部属于自己的“新电梯”,其中就包括在田林十村居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有机氟化学领域的创始人之一——陈庆云。 从20多岁至今,陈老已经坚持氟化学研究近70年。如今已经91岁的他依然每周二、四、五的上午到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上班,带领博士、硕士,做课题,看文献,帮助学生修改开题报告,全程参加组会。然而由于家住顶楼,腿脚不便,这个雷打不动的行程一度让他感到困扰。 在走访中,街道党工委听到了陈老的心声。2017年,街道与区房管局多次沟通、研究,加快推进该项工作。2018年6月,田林街道成立了上海首个街道层面的“电梯办”。2019年5月,两栋居民楼迎来了加装电梯开工。2019年12月,电梯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 2021年春节前夕,街道党工委一行人再次上门慰问,陈老的爱人亲自下楼迎接,“我现在的心愿就是能多走走、多看看,有了这电梯可方便多了!”站在崭新宽敞的电梯里她感叹道。 两部电梯的成功加装与使用惠及了陈老夫妇及邻里,但是当初的过程却是艰难无比。电梯加装是件新鲜事,流程该如何走?关键点该要如何决策?其他居民的情绪怎么处理?一系列“麻烦事”迎面而来。居委会干部们意识到,“让居民同意装电梯只是第一步,让所有人主动参与装电梯才是最难的。”好在,田林十村有像黄国英这样的热心居民。 一头时髦短发、一身鲜亮套装、一脸热情微笑,张口就是“hello!Hi!”从黄国英身上丝毫看不出已年过八十。曾荣获区三八红旗手、区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的她,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20余年里,生活一直很充实。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社区睦邻点点长、社区“邻里知音”工作站站长、社区志愿者……她的“名片”一只手都数不过来。“有困难找黄国英”,也成为了小区里很多居民的认知。 “我们组织了15次参观学习,前后开了65次居民小组会,才终于定下这门‘亲事’。”在黄国英看来加装电梯和“结亲家”一样,都要慎重对待。在党组织的带领和她的宣传解说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党小组成员对每一户居民走访,及时收集群众需求,还及时向小区党员通报加装电梯的进展情况,老党员们说:“没想到加装电梯这么复杂繁琐,你们真是在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 记者了解到,就在日前,田林街道还召开了今年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推进会,为今年的“加梯”工作再提速。楷模为人民,人民为楷模,这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楷模精神”的鲜活样本。田林是上海百余个街道中“平平无奇”的一个,却是因为这群楷模变得既欣欣向荣,又烟火生情。 为了更好发挥楷模的榜样作用,田林街道致力于打造“人人奋斗、人人出彩”的楷模社区,为此给予了一系列加持:依托区域内劳模创新工作室、工匠(技师)工作室等,策划开展“传技艺、帮技能、带高徒”的活动;办楷模讲堂、品楷模精神、助社区发展,打破围墙,让更多居民参与,实现基层社区治理共建共享。 时代在发展,楷模故事仍在书写,但那些曾为国家与人民做出贡献的老楷模绝不能被忘却。为此,街道设计了一系列方案,其中包括:为老助餐、家政服务、及为楷模所在的居民楼加装电梯等,切实将对楷模的关心关怀落到实处,为群众办实事,厚植楷模培育土壤。 (田林八九十居民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