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馨家园·先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迎接建党百年 仁者必有勇

“上海阿爸”张志勇: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方红艳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能够让我们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激动时刻,徐汇区田林街道携手辖区单位,共同推出楷模人物,点亮《听时代强音谱事业华章》活动主题,看先辈光荣事迹,品先烈使命担当,悟英雄浩然精神。

摆地摊的“张哥”

盛夏季节,骄阳似火,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的一条街道上,一个40多岁的男子,正满身大汗地在摆弄着地摊,丝毫没有留意到一个骑着摩托、戴着头盔的人,已经在他的摊位前盯着他看了很久。生意空闲的间隙,那人摘下头盔,冲着摆地摊的男子既惊讶又疑惑地问道:“张哥,真的是你吗?你……你怎么摆起了地摊?”

听到有人叫“张哥”,摆地摊的男子抬起了头,一看来人,瞬间满脸尴尬。

骑摩托车的人是云南省勐海县教育局局长,而被称着“张哥”的人,叫张志勇,是个上海人。“张哥”因长期在云南支助贫困学生,被当地老百姓认为是特别有钱的富商。这富商怎么摆起了地摊?故事还得从19年前说起:

2002年春节刚过,张志勇登上了上海飞往西双版纳的飞机,当时的他在上海已拥有了六家外贸专卖店,是他们小区里第一个拥有私家车的老板,事业小有成就。此次他想趁着春节后的生意淡季独自去云南旅游。

他走进云南的村村寨寨,这里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那些简陋的教室、破旧的桌椅,衣衫褴褛、光着脚丫子、脸冻得红肿的孩子们……孩子们的笑容是那么灿烂,孩子们生存现状又是那么残酷。目睹这一切,张志勇的心无法轻松起来,一份善良、一份责任、抑或是一份冲动,张志勇决定放弃正常的旅游线路,专去贫困山村。他每到一处,这家几百,那家几百,2万元旅费便很快散尽。

回到上海,那些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的孩子们身影仍不停地出现在张志勇的脑海,特别让他揪心的是那个失学在家的小姑娘,她家里只有双目失明的奶奶带着她和弟弟艰难度日。这时,他常常想起希尔弗斯坦的诗:“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是的,那些星星蒙上了灰尘,他要去救助那些失学的孩子,他要去做那擦亮星星的人!

2002年春节刚过,张志勇登上了上海飞往西双版纳的飞机,当时的他在上海已拥有了六家外贸专卖店,是他们小区里第一个拥有私家车的老板,事业小有成就。此次他想趁着春节后的生意淡季独自去云南旅游。

他走进云南的村村寨寨,这里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那些简陋的教室、破旧的桌椅,衣衫褴褛、光着脚丫子、脸冻得红肿的孩子们……孩子们的笑容是那么灿烂,孩子们生存现状又是那么残酷。目睹这一切,张志勇的心无法轻松起来,一份善良、一份责任、抑或是一份冲动,张志勇决定放弃正常的旅游线路,专去贫困山村。他每到一处,这家几百,那家几百,2万元旅费便很快散尽。

回到上海,那些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的孩子们身影仍不停地出现在张志勇的脑海,特别让他揪心的是那个失学在家的小姑娘,她家里只有双目失明的奶奶带着她和弟弟艰难度日。这时,他常常想起希尔弗斯坦的诗:“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是的,那些星星蒙上了灰尘,他要去救助那些失学的孩子,他要去做那擦亮星星的人!

孩子们的“上海阿爸”

“张哥”为了节省下每一分钱,几年来,他住当地200元一个月的福利院,每天只花几元钱的生活费。但再怎么省吃俭用,这种只出不进的资助模式,还是让他遇到了资金的障碍。2009年已身无分文的他回到上海,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出门,拒绝和所有朋友相聚。

后来,他应聘到一家保安公司当办公室主任,工作一年多,攒了一笔钱,按理说他可以稳定下来,过正常人的生活了,但他又一次辞了工作奔赴云南。

半年后,他又身无分地回到上海。几个老战友劝他安下心来,并帮助他在上海开了一个工作室,做一些普洱茶的生意。那几年普洱茶生意很好做,银行卡里有了钱,上海他又待不住了。

2013年的儿童节,张志勇采购了一批文具,来到德宏州芒林镇的一所小学,孩子们开心地唱歌跳舞,欢乐的气氛中,他发现有一个女孩子一直坐在一个角落里,他就走到她身边问她为什么不参加活动。谁知他这一问,女孩却哇地一下哭了起来。同学们纷纷围了过来,一位老师掀开女孩后背的衣服,她脊背上长的一个巨大肿瘤把张志勇吓了一跳。女孩名叫小相也,家境十分贫寒,她出生时脊背上就长了个一分钱大小的东西,随后慢慢长大,五六岁时肿瘤压迫神经就不能正常行走,只能靠脚背走。看着小相也严重变形的腿,张志勇立即决定,带小相也到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检查。随后他又卖掉家里的两个手镯,作为前期治疗费用。后来经过专家诊断,成功切除了小相也的脊背肿瘤,一个残疾女孩从此拥有了不一样的美丽人生。

救治好小相也,张志勇来到勐混中学,听说一个叫玉英的布朗族女孩突发精神病不来上学。玉英家离学校有几十公里的山路,他便和学校老师一起去家访。走进村庄看到一个披头散发、浑身很脏的女孩,村长告诉张志勇:这就是玉英,她病了。此时,玉英也斜着眼睛看着他们。张志勇从玉英的眼神中看到倔强和拒绝,他认定玉英没有病,她只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

张志勇在玉英家住了下来,他对玉英说,我会治病的,能治好你的病。玉英看着张志勇,突然点着他的手表说好看。张志勇说手表可以送给你,但你必须去洗澡换衣服。玉英洗好澡,张志勇帮她剪掉长得很长的手指甲和脚指甲,把手表给她戴上,便告诉她:只要你去上学,我会天天陪着你。第二天,玉英主动去了学校,她父母感动得给他送去老母鸡。那个手表玉英很喜欢,直到毕业她都一直戴着。

19年来,张志勇在云南度过的时间超过了在上海家中度过的时间,期间究竟支助过多少人,他自己也记不清了。每当被人问起在云南帮困助学的具体情况,他总是轻描淡写地一笑而过,只有当他说起哪个学生又考上了大学,才会两眼放光,骄傲地如数家珍:刘怡考上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岩温已读完研究生现担任中石油在缅甸的翻译……每到节日,张志勇都会收到孩子们从四面八方寄来的祝福信,他们亲切地称他“上海阿爸”。此时此刻,张志勇的心就会变得无比的温暖。如果说刚开始是出于对孩子们的同情,慢慢地便和他们产生了感情,最后就变成了亲情和责任。

精准扶贫的“勇者”

19年里,张志勇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果当初他一直留在上海做生意,现在的他肯定是位富商了。如今,儿子结婚连婚房都没有,老两口只能把70多平方的老房子腾给儿子,自己搬出去租房住。2012年起,他的故事经媒体陆续报道后,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他的妻子俞月芳嘴上不说,行动上却越做越多。她从起初的不理解,到现在成了张志勇的“合伙人”;从接受捐助到打包联络,慢慢地承担了越来越多繁琐的工作,云南的孩子们从此不仅有了“上海阿爸”,还有了“上海阿妈”。

2014年,“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正式成立,通过这个爱心平台,张志勇从当初的单打独斗、免强支撑的一个人公益,变成了一群人的公益,实现了从“一人帮”到“众人帮”的转变。目前,上海的徐汇、松江、上海政法大学,云南的西双版纳、勐海、红河、德宏、瑞丽,以及张志勇曾经的部队,都有了他的“粉丝团”。张志勇和志愿者们一起,把爱心传递到了云南、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截至目前,张志勇公益服务社共捐款280余万元,捐赠各类物资580余吨,惠及贫困学生近5万人、教师500多人。

手上的资金和物资都前所未有的充裕了,张志勇却愈发如履薄冰。他常常说:“过去我花的是自己的钱,给多少、怎么给都可以。但现在花的是大家捐赠的钱,我要对大家负责。”为此,他更加谨慎地对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信息进行核对,对捐助的学生进行跟踪访问,为的就是把每一分捐款用好。

2018年6月,张志勇在探访云南绿春县哈尼族小女孩小瑶芬的学校时,老师向张志勇讲述了小瑶芬的情况:她出生百日时父亲就去世了,4个月大时,腿上长了个脓包,没想到放着不管的小包在小瑶芬1岁时爆了开来,当时也就上了点“土药”,随后小包愈合了,但小瑶芬却站不起来,“蟹爬”的移动方式可以说是7岁小瑶芬自己摸索的、让她不痛的行走方式。

张志勇把她带到新华医院进行治疗,并垫付了部分医药费和手术费。他的爱心投入也引发了一场爱心接力:上海慈善基金会为小瑶芬开通了“花儿绽放——蹲着走路的哈尼姑娘”专项捐款账户。在链家房产浦东洪山路门店工作的一位哈尼族小哥,看到小瑶芬受助的消息后深受感动,主动来到病房帮助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小瑶芬在经历成功手术和康复锻炼后,终于可以站立行走了。

云南的山路又长又远,数十年来,奔波于云南和上海的张志勇志愿之路也越走越宽。

孔子说:仁者爱人;仁者必有勇。

张志勇就是一个满怀慈爱之心的仁者,更是一个有勇气一辈子做好人,做善事,敢于舍利取义的勇者。他说:“如果有来生,我还会选择走这条路!”

愿他的感人故事,也能给大家带来做“仁者”的勇气。

(社区志愿者协会)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