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党建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5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打破场地界限 打造品牌项目

基层红十字组织专兼职干部能力培训班在天目西举办

活动现场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红十字组织建设,加强对上海市红十字会“博爱家园(街镇)”的工作指导,提升“博爱家园”的服务能级和服务内涵,市红十字会于4月28日在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红十字总站开展基层红十字组织专兼职干部能力培训班暨“博爱家园”项目现场会。

天目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红十字会会长董启蒙接待了上海市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和青少年部副部长(主持工作)周小杭一行,天目西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林峰与全市31家“博爱家园”街镇红十字会秘书长或服务总站负责人现场交流了街道“博爱家园”工作。本次培训会由各区红十字会“博爱家园”工作负责人和全市31家“博爱家园”街镇红十字会秘书长或服务总站负责人参会。

培训会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集中培训:“红十字工作与社区治理”专题讲座和“社区红十字服务总站运行情况调查问卷”等解读;第二,分组讨论和集中总结,讨论话题为上海市红十字会“博爱家园”建设与评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社区红十字服务总站建设指南(2013版)、社区红十字服务总站运行问题及改进建议。

在正式开班之前,天目西路街道红十字专职干部张伟为与会人员介绍了天目西路街道红十字服务总站的运营情况及“博爱家园”的建设成果,并获得了高度肯定与赞扬。获得普遍赞赏的是天目西红十字总站对空间的利用——红十字总站、长者照护之家和残疾人服务中心资源整合、共享空间。

例如,在长安路500号的空间里,随处可见的红娃形象(红娃手绘墙、红娃立牌等)和红十字元素(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宣传板、生命健康安全展示立牌、知识宣传手册等)、志愿者、轮椅、急救器具等民生设施、功能、力量的共用。这样的资源共享突破了场地的界限,致力于给街道百姓以实惠,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

天目西路街道红十字总站不仅展示了自身的“博爱家园”建设成果和经验,也为这次培训会提供了充分的后勤保障,包括会议场地、物资、志愿者等,都严格按照日程表进行安排,从而促进会议的圆满完成。

天目西路街道自2018年创建博爱家园,2019年博爱家园创建成功,主要致力于两大方面的品牌建设。第一,深耕社区和楼宇园区,开发人道资源、锻炼人道力量的专业队伍。在发起阶段,以楼宇(园区)党建为依托,发布了“区域单位服务企业,企业服务区域单位”共七大类、44项“双服务”项目,为企业与社区互动搭建平台;并在几大交通枢纽站点安装AED、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心理健康咨询、医疗专家义诊、造血干细胞入库捐献、志愿者招募等工作项目。在扩展阶段,广泛发动街道辖区内各企业、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民等参与红会慈善活动和社会公益服务,现已有数十个单位参与,并形成超过300人的社区、社会志愿者团队。同是搭建培训平台(每年培训专业救护员100人、救护志愿者超千人次)、爱心救助平台(通过义卖筹集善款近万元)、志愿者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吸引近百名白领志愿者参与到红十字会志愿服务)。

通过以上努力,一方面打造出都市精英救护团队、培养红十字青少年生力军梯队,另一方面使红十字志愿服务团队覆盖全辖区,形成最易受损群体的“人道菜单”。

第二,真真切切打造深入人心的重点、特色、品牌项目。天目西路街道一直注重借力“公益项目品牌平台”功能。2017年以来,成功运行红会公益项目活动23个,有力推动了红会参与社会治理、文明创建。其中,“被遗忘的时光”天目西路街道失智失能困难老人关爱与康复服务项目为50名社区失智失能老人建立康复档案。该项目有街道红会专职干部牵头与公益组织合作,强调社工的专业介入,在专业督导的指导下开展个案服务,提升老人及家庭的整体满意度,解决老人及家庭的切实痛苦。

今年,天目西路街道引入红十字专业社会组织新活力公益的力量,在原“被遗忘的时光”项目基础上,继续丰富品牌内涵,发展出“时光机——失智老人关爱志愿服务项目”,主动了解掌握群众的人道需求,通过专家与志愿者团队与筛选出的10位失智老人结对,实现专业的、多对一的心理关怀志愿服务,拓展了总站的品牌建设计划,探索服务项目的标准化和专业化,营造红十字社区的存在感。

在近两年的不懈努力下,长安路500号已成为真真正正的“博爱家园”,是宣传的阵地、活动的场地、服务的园地、培训的基地,是辖区居民们花园里的家园。

(服务办)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天目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