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元祚(阳光一委) 我的文友任永青,不幸离世已有三年。我总想写点什么,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生活琐碎,忙碌庸常,我也找不到适当的契机来落笔。近日天气炎热,在书房整理书籍报纸时,不经意间翻出任永青送我的一幅字,内容是他写的一副对联,出自于上海著名书法家钱沛云先生之手,因此很有意义。“有秋随时盼团圆,无月何处思故乡。”他送我一幅复印件留作纪念,一年一度中秋即将来临,于是就觉得不一般了。 说起来那是1999年的事了,当时的卢湾区文化局、图书馆,支部生活杂志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联合举办征文活动。我当年写了一首诗《祖孙对话》获得了二等奖,领奖的时候我与任永青并排站在一起,当时我们并不相识。后来才知道他叫任永青,他的作品诗歌《七月的阳光》荣获了一等奖。之后我们就认识了且不时联系,相谈甚欢,再加上对诗歌写作的爱好,就更觉得情趣相投了。一来二往,感情日深。他到我当时的漕宝路家里来作客,我也去他那时在中山西路的家谈诗说文,他热情留我便餐,他爱人的烹饪技艺不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诗歌讨论中,他告诉我有一种“十行诗”的写法,就是在短短十行里完成一个意象,确立主题的集中凸现,格式是三段:三句三句四句。这无疑是带着镣铐跳舞,限制多多。这种短诗就需要长句子来铺陈,才能增加信息量,因此,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呈现较多。在他的启发下,我尝试写过几首小诗,没想到也被几家报刊采用了。 任永青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同时拥有令人意外的灵感,他写过不少诗句令我喜欢和佩服。经历是人生的硎石,生命的锋芒在磨砺中闪光,东北的黑土地滋养了他。他从黑龙江返沪后,在一家工厂工作直至退休。 他曾送我一本描写黑龙江生活的诗集,我也将自己发表过的作品印制的书赠他。斯人已去,往事历历常萦怀脑际,有些回忆只能在看到某些相关的物件时才能想起。 在网上我看到过一篇文章,是张艺谋用点点滴滴的细节反映出高仓健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当然,我们一般朋友之间,不可能有名人的影响力。但从普通人的情感交流、喜怒哀乐、情趣相投,其性质是相通的。 任永青文友,愿你在天堂继续你的文学诗歌漫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