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区,就是一朵盛开的‘新莲花’,生活一天比一天好。”6月24日,在莲花公寓举行的普陀区打造“莲花样板”集中采访活动现场,莲花公寓的居民们喜从心来。 如今位于真北路3725弄的莲花公寓,一改“老破大”“脏乱差”的旧面貌,从无管道煤气、无有线电视、无自来水、周边无公交车线路、无商业网点,生活用电全靠拉起的临时电线的“五无一临时”小区,成为了如今“样样都有”、从外到里都翻修一新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样板工程”。人人夸它“好颜色”的背后,是一群人的创新和付出。 修缮“为人民”,里外齐发力 1995年建成的莲花公寓,地处上海普陀、嘉定、宝山三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基础设施差,在历经20多年风雨后,小区的外墙老化、屋顶漏水、停车难、通行难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居民。为此,莲花公寓党总支以“凝聚力工程”为抓手,通过每年一件实事项目、小区综合修缮、用心用情帮助居民排忧解难等方式,努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9年,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在桃浦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配合下,莲花公寓房屋综合修缮项目全面开工,“统一”“一致”成了小区“三旧”换“三新”的关键词。 “内外”齐发力是这次综合修缮项目为民所想的集中体现。小区墙体外立面色彩协调一致,统一雨棚、统一晾衣架、统一空调外机支架、统一天井,还有入口、花园、步道、车行道、公共休闲区域以“莲花”为设计元素的统一呈现;不仅如此,在内部工程上,雨污水混接改造、阳台顶漏水、结构加固等等“隐蔽工程”也在此次修缮改造中逐一完成。内外兼修的“三旧”换“三新”改造,加之一如既往的邻里深情,共同构筑了莲花公寓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 “不仅外观变好了,我们老年人没事喜欢在小区里溜溜弯,小区的路面平整了,楼道里也铺上了地砖,也给老年人安装了扶手和休息的小板凳,改造的方方面面设计真的考虑到老百姓心里去了。”王荣坤是第一批动迁到莲花公寓的居民,对小区的变迁发展,每每提起,他都充满感激之情。 党员“样板房”,破冰除隔阂 综合修缮项目改造中的“硬骨头”多多,尤其是雨棚、晾衣架、空调外机支架和天井“四统一”工作上,由于不少居民们的反对意见,让项目的推进一度陷入“冰点”。如何“破冰”?莲花公寓给出的回答是,党员带头先行动。 “最开始,我们很多居民不愿意改换推拉式衣架,一来觉得不习惯,二来觉得没有原先的球门晾衣架好。”王荣坤回忆道,不愿意改造的居民不在少数。于是,小区里的党员们便带头在自家改装了新式的推拉晾衣架并作为“样板房”供大家参观。“我们去实地一看,发觉真的蛮好的,大家自然就都乐意安装了。” 不仅如此,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了莲花公寓的每个角落里。“我们的党员实行责任区包干,划分了9个责任区,一个责任区选出了9名党员,一共81名党员,组成了小区的‘社情民意沟通组’。”莲花公寓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群丽介绍道,这种居民党员组合的沟通团队,为协调工作出了力。“党员本身也是小区的居民,上门去协调沟通,对小区居民而言,有一种天然的邻里亲近感。” 此外,“三全两队伍”工作法也为综合修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据介绍,“以楼组为单位建立信息员队伍”“政策宣讲、扶贫帮困、孤残结对、保洁护绿、民事调解、治安巡逻、医疗保健、文体娱乐、便民服务等15支志愿者队伍”对居民需求“全天候接待”“全方位受理”“全过程负责”的全面工作网络,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搭起了党员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连心桥”。 人民“领头雁”,传承攻难题 提起如今莲花公寓的大变样,这里居民的口中离不开“梁书记”和“小张书记”。“没有梁书记,就没有莲花公寓从‘五无小区’到‘样样都有’,没有小张书记就没有今天修缮一新的新面貌。”小区居民的一席话道出了这里“传带帮”的人民“领头雁”精神传承。 记者了解到,桃浦镇社区党委副书记梁慧丽是莲花公寓居民区的前任书记,在她的带领下,莲花公寓从彼时的“五多一临时”“四多一乱”小区建设成了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阳光家园、服务困难群众的爱心家园。 依托“大梁带小梁”书记工作室,通过带教培养、教育培训、交流互动、总结经验等措施帮助年轻居村党组织书记提升工作能力。张群丽就是从中走出的一员,从梁书记手里接班后,开启了莲花公寓发展历程上的新阶段——综合修缮项目。 “梁书记是我的老师,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钉钉子的攻坚克难精神。”张群丽回忆道,在小区综合修缮一楼天井的统一改造中,遇到了不少居民反对的阻力。“梁书记告诉我,一两次居民工作做不通,就一直做,不仅要有钉钉子的精神,更要倾听、了解他们的需求,真正走进居民心里,才能得到居民们的理解和支持。” 在梁慧丽的“情理工作法”指引下,“小梁书记”张群丽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发动社区居民共同摸索探究,组建了一支“党员居民修缮工程监督协调组”,有序协调了情况比较复杂、居民反响强烈的问题,有效保障了居民的权益,正面解决问题,确保问题不扩大、矛盾不过夜,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充分认可。 (上海普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