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记忆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山新村一甲子

由南向北俯瞰天山新村,一览无余,拍摄站位万都中心大厦楼顶
列入上海“两万户”的天山一村在90年代拆除前的破败相
天山二村(北块)90年代长宁成套率改造的示范小区
遵义路西的天山三村,俗称“老三村”
娄山关路西的天山四村,俗称“新四村”
仙霞路15弄的联建新村
娄山关路764弄率先竣工的两幢非成套房,120户居民开始煤卫独用的新生活
姚志康拍摄

文 姚志康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天山新村全面建成60周年。笔者是上海土著,故居毗邻天山四村的高家巷后宅(今玉屏南路560弄)。上世纪五十年代,目睹老宅周边的天山新村一片一片地崛起,转瞬一个甲子过去,颇有沧海桑田之感叹。借报纸一隅,和故土的父老乡亲和读者朋友聊聊天山地区的变迁。

天山原来就是“乡下头”

上海解放初期,沪西地区一般指沪杭铁路(现在的轨交3、4号线高架路轨)以西,还处于农村状态。只是沿苏州河一带,因为有天原化工厂、申新棉纺一厂(国棉21厂)、丰田制铁所(国营一纺机厂)、丰田纱厂(国棉5厂)等工厂,夹杂着集市民居,才有些许城市模样。而长宁路以南地区就是自然村落夹杂着棚户旧里与田野相伴。由西向东记述——现在的天山路680弄动迁地块里有一个紧贴古北路一小(轨交15号线建设已拆除)的老宅子“英瑞庙”。英瑞庙是一个道观,据《新泾镇志》记载,相传为祭祀汉将英布所建,为吴淞江(苏州河)沿江72庙宇之一。上海本地人信奉道教,庙宇边上的老宅子也就称作“英瑞庙”,“瑞”字本地人读音“ci”,读成“英池庙”。

跨过古北路,东边就是远近闻名的高家巷。高家巷分前、中、后三个大宅子,浜南(1958年前玉屏南路是一条浜)是中宅和前宅(现在的新光居民区),乡民基本姓“高”,中宅西端有两圈老宅(本地民居“绞圈房子”)叫“王家门”,顾名思义姓“王”,现在金福养老院西侧位置。后宅乡民基本姓“姚”。跨过娄山关路,现在的区武装部大院(原遵义路小学)北侧有一个林家宅。跨过遵义路,现在的友谊居民区里有一个老宅子叫徐家角,有“徐”和“乔”两姓氏族。跨过中山西路有朱家宅(现在的中山公寓)和三泾庙(分南宅、北宅)。

天山路南遵义路东,现在的SOHO天山广场地块里有一个老宅子沈巷。再往东南方向有何家角、杨家宅、陆家宅、马家角等。如果用一张天山路街道的行政地图做底版,擦去图上所有路名、建筑的标识,仅留下上述的老宅子,再发挥一下想象,那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便是土地广袤,人烟稀少的乡村再现。当年,沪西地区(包括天山)就是名副其实的“乡下头”。这些自然村落的周围阡陌连片,河浜纵横,夹杂着荒滩、坟茔,还有牧场,如现在巴黎春天天山店原址三星牧场,高家巷前宅有新生牧场。

上述情形,在1956年之前,还不是长宁区的情形,沪杭铁路以西地盘都属于新泾区范围。从1952年天山一村破土到1954年天山二村开工,都是长宁区向新泾区征地才得以兴建。1956年新泾区改为西郊区。1958年7月,江苏省上海县划入上海市,西郊区与上海县合并,与天山接壤的新泾乡、虹桥乡均划入上海县。

天山新村因“路”而得名

说起建天山新村,还得先说天山路。天山路的“老底子”是上海殖民地时期工部局“越界筑路”的产物。1925年,工部局从大西路(延安西路)向西发叉开辟出另一条马路——林肯路。林肯路向西延伸至新泾港边上的罗别根路(哈密路),全长3.8公里。1943年,林肯路改名为“天山路”,也由黄土路翻建为煤屑路。之后,一度又改名为羽林路(日伪时期设羽林区),解放后,才恢复“天山”路名。因为,确立了“天山”路名,路两侧农田里建造的工人新村便取名“天山”,按建造时间先后,分出一村、二村、三村、四村和五村。

列入建国初上海“两万户”(解决上海两万户产业工人住房问题)之列的天山一村,开启了天山新村大建设的序幕。天山一村于1952年动工,1953年入住,一村于90年代拆除后建起虹桥上海城(现名南丰城)。

天山二村东至遵义路,西与天山游泳池(现在的虹桥公寓)交界,南和虹桥公园(前身天山儿童交通公园)相邻,北依天山路。娄山关路与茅台路“十”字交叉将二村划成三片。茅台路南块与北块,娄山关路以西为西块。二村于1954年动工,北块(含西块)初建46幢3、4层的砖木结构住宅楼。上世纪60年代加层至4、5层。南块60年代末,由国棉21厂等单位加建住宅后有18幢,至此南、北块(含西块)共计64幢住宅楼。1992年,区房产经营公司对北块8个门牌号进行加层改建,煤卫改成独用,并增设阳台。1994年建设天山商厦,2000年轨交2号线娄山关路站口带征地(长房国际广场和虹桥天都建设),拆去7幢住宅,现存57幢。

天山三村位于玉屏南路北,横跨遵义路,路西为“老三村”(先开工),路东为“新三村”,兴建于1956年。是由国棉5厂等单位征用徐家角农田建造的33幢住宅楼。

天山四村,东沿遵义路,西与上剂新村为界,南临天山路(其实还隔着农田和三星牧场),北靠高家巷前宅。中间隔着娄山关路,路东叫“老四村”(先开工),路西叫“新四村”。1956年动工,1958年竣工。

天山五村,东至古北路,西临杜家宅自然村(今芙蓉江路),南至大金更自然村(今茅台路)。1957年开工兴建。当年系上海市农业局和上海县工业局等单位建造的3层砖木结构住宅,后加层改建为5层。靠天山路北侧,60年代末兴建了一批5、6层砖混结构住宅,前后共计62幢住宅楼。

与天山新村同时期建造的还有上剂新村、联建新村。上剂新村东邻天山四村,南紧贴巴黎春天天山店大楼。系上海试剂厂于1956年征用农田建造的7幢职工住宅,初为3层砖木结构。1977年加建一幢5层住宅。同期,市海运局、市农业局又在该地块内建了14幢5层住宅,至此,上剂新村里有22幢住宅楼。联建新村,位于仙霞路北,天山一村南,门牌号为仙霞路15弄和紫云路63号。也是建在农田里,其中还填埋了一段名为葛蒲泾的河浜。由华东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和市医药设计院等单位联合兴建。时间跨度较长,从1957年至1960年,共计11幢3、4层住宅楼。1980年再建3幢5、6层住宅,该小区总计14幢住宅楼。

不能遗忘的“自建公助”

解放后,上海市政府在中心城四周规划建设了一大批类似曹杨、天山、日晖、长白、鞍山、控江等工人新村,解决产业工人的居住困难。仅此还不够,政府鼓励企业建设“自建公助房”,即企业先行垫资,职工入住后每月从工资款中扣除一定比例的还款,直至扣齐,属个人产权房。长宁境内有国棉21厂、国棉5厂和关勒铭金笔厂(后为上海钟表元件厂)三家企业建设“自建公助房”。这类自建公助房均是两层砖木结构的排屋,没有卫生间,需要拎马桶。关勒铭金笔厂自建公助房地处天山支路39弄,天山路680弄土地征收中一并拆除。

天山境内还有古北一村,位于古北路东,上剂新村北,玉屏南路南,玉屏南路古北路转角还有一家炼制沥青的“柏油厂”。1956年,华山路民居遭火灾,政府为安置灾民和道路拓宽的动迁居民,盖起的十余排两层或一层的简易房。1986年拆除,重建6层住宅12幢,即现在的新风居民区。

“天山一条街”闻名遐迩

1958年天山新村全面建成之时,天山地区从“乡下头”进入新城区,当年不叫“天山路街道”,而称“天山新村街道”。当年谁能分配入住天山新村,那可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因为只有劳模先进,或是企业骨干才能优先分配。天山新村让“天山”有名,而声名远扬的历史契机则是“天山一条街”的兴建。“老四村”1956年建设时,并没有把住宅建到天山路的马路边,包括“新四村”开建都预留出空间,就是后来建天山电影院的地块。这是市政府为配套新建工人新村的商业网点,提前做好的规划。

当年市政府规划了三条商业街(闵行、张庙和天山)。天山一条街是三条街中最后建成的,1960年7月1日开业。周边百姓简称为“一条街”。“一条街”北侧由西向东分别是:天山百货店、天山饭店、新邨食品店、长虹绸布店、朝霞服装店、新影照相馆、春光理发店、天山五金交电店;街南侧有天山邮政局、健民西药房、益寿中药店、新华书店、东丰熟食店、文具店,还有天山菜场和娄山浴室。生活在天山新村的百姓走到哪儿,都会自豪地说一句:“阿拉住嘞嘞天山一条街!”

上世纪80年代由区政府财贸办主办的“天山街市”(类似外地的贸易集会)更是名扬沪上。长宁及周边城区的市民,尤其是西郊农民纷至沓来“赶街市”。当时街市举办的日子里,除了天山路交通主干道保持通车外,周边茅台路、娄山关路、遵义路、玉屏南路都是禁止车辆通行,各类生活资料的摊头鳞次栉比。笔者姐姐当时在天山酒家工作,她说:“阿拉天山酒家的炸里脊串,平时一天卖2千串,逢天山街市一天要卖1万多串。”可见街市之闹忙。

1997年元旦开张的天山商厦让“一条街”的商业登上历史的巅峰,天山商厦当年的销售额进入上海百货业排位前十名行列。

城市更新老公房有喜

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居住天山新村让人感到荣耀的年代,隔路相望的周家桥街道还处在棚户连片的“下只角”时期。当历史的时针指向上世纪末,周家桥地区发生了沧桑巨变,沿长宁路两侧的棚户旧里地块一个接一个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中高档商品房楼盘拔地而起,“下只角”跃升“高大上”。而此刻的天山新村进入暮年,当年的“荣耀感”不再。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没有独立煤卫的老公房居民,满是辛酸与忧愁。有实力的人家早已另择别处居住,将老房子出租。继续生活在里面的居民自然是“立升不够”。

周家桥地区棚户简屋能进入旧改是政策所致,政府要消除二级以下旧里。所以,近二十年来,大规模推进旧区改造。而天山新村不在旧里范围,而且还是“新式里弄”,你说尴尬不尴尬?正当老公房居民一筹莫展之时,“城市更新”的阳光终于驱散笼罩在“老公房”居民心头的乌云。政府对不在旧改之列,却又是非成套房的“夹心层”居民,推出“非成套房改造”政策。长宁区非成套房改造任务近80%在天山社区,共有19.1万平方米非成套房需要改造。主要集中在天山、天义小区(老四村)、天山三村、紫云小区和联建新村。首批改造的非成套房于2017年10月开工,“老四村”娄山关路764弄里两幢已经竣工,涉及的120户居民已在煤卫独用的成套房内开始了新生活。居住其中的牟阿姨兴奋地对笔者说:“我家这次改造增加了将近10平方面积,在天山地区每平方米是啥价钿?”

笔者装傻,反问道:“啥价钿?”牟阿姨伸出“八”的手势:“少说这个数,这是政府送我的一笔财产,我感谢党和政府!”枯木逢春,老树新枝。天山新村这棵“花甲老树”在城市更新中容光焕发。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