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连俊 近些年,时常闻听旅游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我还以为“小概率事件”。想不到,这一次我和同伴们也遇险,那是参加居委会组织的残疾人“苏州一日游”。 苏州城,这是一个让你邂逅一次就难以忘怀的历史古城。“一半街巷一半水,亭台楼阁临大路”,这里既有小桥流水之秀,又有古宅深巷之幽。地处苏州西南的盘门,始建于公元前514年,为吴国“阖闾大城”八门之一,至今已有2500余年,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这些没有到过长城的“孬种”,想以登盘门而充好汉,故游苏州,首选盘门。 盘门城楼高高在上,一条石板坡道通到顶,健全人不用费多大劲就能登城入楼,但对我们这几个坐轮椅的主来说,却好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好在居委会在筹划这次活动时,已有安排。随行请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志愿者。主任说:“道路的障碍,用人文关怀来逾越。”所以,正当我望坡兴叹时,志愿者已经把我的轮椅四平八稳地抬起来蹀躞向前。一位导游见了戏謔地跟我说;“四抬大轿,你享受三品命官的待遇。” 盘门是国内外至今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陆并列古城门。设计之奇特,工艺之精细,考虑之全面,令人惊叹,惊叹古人的智慧。随手指着映入眼帘的一鼎一缸,博闻强记的老人都能给你说出言之有据的典故。与世界一些国家的文明历史比较起来,这些建筑都能毫不客气地说是老爷爷的老爷爷了。周围的一切,包括声声入耳的吴侬软语,似乎都在细声的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站在写有大大的“吴”字的杏黄色幡旗下,残疾朋友一个个煞有介事,凭栏远望,象长缨在手的“好汉”。盘门城墙长300多米,平坦规整,时值仲春,季风很大,风筝油然而升。抬头看天,天上飘着五颜六色的各式风筝,自由自在;低头看看自己,居然坐着轮椅越台阶攀城楼,不可思议。风筝乘风而上,我们却是趴在全社会助残者的背上越过一个个障碍。志愿者则说: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回家的大巴上,残疾朋友由衷地唱起《感恩的心》,“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但差一点乐极生悲。大巴开到江桥收费处排队,准备付费过关。突然,旁边一辆客车的司机对着我们那辆客车的司机大声说:“轮胎没气了,再开要闯大祸了。”我们那辆车的驾驶员下车一看,吓出一身冷汗,前面右轮胎果然没气了,再开的话,肯定翻车。我就坐在前面右轮胎的座位上,翻车第一个砸死我。泄气的原因是路面上一块尖锐石头戳穿了汽车的轮胎,那块石头还锲在轮胎上。旅行社另外派来了一辆大客车,替换那辆泄了气的车送我们回家。待大家坐定后,仍惊魂未定。几位老阿姨仔细端详着我的面相,一本正经地说道:“幸亏你两只耳朵的耳垂大,所以福大命大造化大,跟你出门,我们才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一车旅友轰然而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