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姚志康 自3月1日起,天山路街道所有小区启动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有工地的小区因地制宜设置一批“流动厢房”,沿街商铺启动垃圾定时上门收集,“两定”全覆盖由此全面施行。 3月19日,为正在推进中的垃圾分类“两定”工作加油鼓劲,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金虹桥国际中心广场举行了一场名为“绿色旋风席卷天山——垃圾分类全覆盖、绿色社区共分享”的主题宣传活动。区委副书记陈华文、市绿化市容局环境卫生处处长徐志平、区绿化市容局局长胡岗等相关领导,街道党政班子成员,街道行政党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居民区书记、主任,志愿者共计200余人参加现场活动。 街道党工委书记潘敏介绍了现阶段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辖区餐饮企业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现场和大家分享了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经验体会。现场还表彰了18位第二届天山社区垃圾分类达人。区委副书记陈华文为18支垃圾分类公益跑队伍出发仪式打响发令枪。 不能拖了全区垃圾分类的“腿” 天山路街道施行垃圾分类较之其他街镇“有点难”,难就难在天山路街道的住宅区正在进行着非成套房改造,工地一个接一个,且不说街、居两级忙着做动员、化解、处置等协调推进工作。就现实环境而言,让人抖豁豁。老公房小区改造工地是螺丝壳里做道场,居民平常出行就感到不便,遇上雨雪天,难免泥浆横流,让人皱眉头。这个时候上门去动员垃圾分类,弄不好“触霉头”。 面对这一实际状况,街道一班人首先统一思想,不能因为天山的这一特殊情况而拖了全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腿”。并把这一“决心”传导至各居民区的“一把手”。各居民区的书记、主任统一思想后,迅速招募建立志愿者骨干队伍。3月1日“后墙不倒”,横下一条心,有无困难都得上。 志愿者担起宣传指导之大任 垃圾混倒是千百年来的陋习,绝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然而,形势容不得“慢慢来”。18个居民区闻风而动,在最短时间内建起700余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统一着装,统一开展“两定”宣传指导工作。每天从厢房开放到关闭,都有志愿者在边上指导,特别是厢房关闭时间,志愿者牢牢守住“厢房门”,同时规劝来扔垃圾的居民养成“定时投放”习惯。 街道印制发放3万份“两定”工作启动告知书、3万份垃圾分类指导手册、8万份分类垃圾袋,通过志愿者、居委干部、楼组长等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宣传告知。印刷制作《上海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学习手册,组织小区居民、小区物业、楼宇物业、社区单位等开展集中学习,做好源头分类。还组建一支宣讲团队伍,在居民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巡回宣讲,提升居民分类意识。同时开展表彰“垃圾分类达人”、“启动分类小游戏”、“开展分类倡导”等活动,营造强烈的垃圾分类舆论氛围。一时间,“垃圾分类”入心入脑。 此外,街道还将自主开发垃圾分类微信小游戏,在3月19日主题宣传活动上正式上线,内含500余个垃圾,居民可通过实名制登记,参与小游戏,获得相应的分数。每月得分最高者将被评为街道“垃圾分类之星”并会受到表彰。 流动厢房破解工地小区分类难 正在改造中的天山、天义、紫云、四村、联建等居民区脚手架林立,不可能在现阶段建设永久性垃圾厢房,怎么办?针对工地小区这一特殊情况,街道以党建引领,通过建立流动支部,定制流动厢房,破解这一难题,确保垃圾分类不留死角。 流动党支部主要吸纳施工方党员代表、居民党员代表等,定期座谈,商讨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垃圾分类棘手问题,例如,如何指导工程队工人开展垃圾分类,如果做好建筑垃圾的合理堆放等问题。目前已建立天山天义、紫云两个流动党支部。 今年入春以来,街道范围居民区内的工地“遍地开花”,因施工影响,有的垃圾厢房已被拆除或者缩小。街道根据各小区实际情况,定制了一批“流动厢房”。记者在紫云小区看到,该小区不仅有非成套改造任务,后续还会有精品小区建设,定制的两个“流动厢房”弥补了垃圾厢房拆除后的缺陷。虽然体积较小,但分类功能齐全,同时还设有轮子,可以配合施工过程随时移动。做到改造施工和垃圾分类两不误。 没非成套房改造任务的小区,垃圾厢房全部完成“四分类”改造。近期,天山二村居民区还启动了可循环物品智能交投回收驿站,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和积分采集扫描,居民可以凭借累计积分兑换相应的“鼓励品”,推进垃圾的分类减量;处理“湿垃圾”的发酵桶同时上线,尝试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实现就地减量。 垃圾分类“另一半”一个不能少 天山路街道二元格局明显,老公房小区连片,商圈高楼鳞次栉比。垃圾分类的“另一半”在商圈。商圈内不仅有巴黎春天天山店、汇金百货虹桥店、百盛优客广场、虹桥天都等购物中心或商场,还有虹桥南丰城、尚嘉中心、金虹桥国际中心等商业商务综合体,以及纯商务楼十余幢,商圈企业约4000余家,沿街商铺250余家。 商务楼宇通过物业和“两新”企业党组织,进行宣传发动,并由大楼物业落实垃圾分类的相关措施。这“另一半”中,最难的是餐饮企业,沿街店铺大多没有自己的独立厢房,以前垃圾都是扔到附近小区垃圾厢房,造成小区厢房不堪重负;有的则直接扔在人行道上,影响了市容环境。对此,街道已和第三方开展对接,启动沿街商铺定时定点上门收集,要求商家主动做好源头分类,并在规定时间投放垃圾。街道还通过“天山商圈餐饮企业联盟”这一平台,将食品安全工作与垃圾分类工作结合起来,开展执法巡查。并由天山市场监督管理所作为牵头部门,定期组织召开“餐饮企业联盟垃圾分类工作交流会”,邀请商家代表、楼宇物业代表等介绍本企业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心得和存在问题,大家互相学习借鉴。此外,还建立了微信工作群,有500家餐饮企业代表加入。 除了楼宇内的企业、沿街商铺外,辖内还有学校(幼儿园)9家,医疗机构2家,垃圾分类,一个也不能少。今年1月起,街道启动了执法巡查机制。利用行政党组成员单位资源优势,在18个居民区建立起18支垃圾分类巡查小组,成员包括居民区书记、卫生主任、城管中队队员、综管中心联络员、物业代表、业委会代表等,每月巡查不少于一次,对小区所属辖区单位开展执法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对分类情况不理想的,限期整改,并在一周后再次巡查,以督促企业做好分类工作。目前已整改点位达30余处。 街道党工委书记潘敏在3月19日主题宣传活动中表示:今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长宁区也将创建全市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天山路街道要以此为契机,拿出更具针对性的办法和实招,打赢打好这场生活垃圾分类的攻坚战和持久战,使垃圾分类新时尚在天山蔚然成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