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非成套房改造进入决战决胜阶段

王为人指出:全力完成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目标任务,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王为人(前排右三)、顾洪辉(前排右二)视察四村工地
天义小区已竣工的非改住宅楼

本报讯(特约记者 姚志康)在4月11日下午召开的长宁区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工作专题会上,区委书记王为人指出: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长宁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当前我区在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现在这项工作到了决战决胜的阶段,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来不得任何松懈和自满。各部门和所涉街道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市委书记李强对新时代上海干部“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要求,不断增强合力,继续探索好的机制方法,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全力完成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目标任务,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区长顾洪辉指出,在推进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过程中,要进一步做好文明施工,加强后续管理,与精品小区建设做好衔接,有效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群众关心的加装电梯等工作,确保重点工作目标全面实现。

会前,区委书记王为人等领导同志还赴茅台小区、天山四村小区、天山天义小区,分别实地察看了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新开工地情况。并听取了区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工作专班的进展情况汇报。

记者日前从非改工作机构获悉,截至4月末,天山路街道已竣工15幢,约3.2万平方米,涉及794户居民;正在施工的39幢,占总任务92幢的42.4%。经过近两年的宣传和先期竣工投用后的示范效应影响,越来越多的居民表达了接受非改的意愿,尚未签约的部分不足20%。这部分未签约户成为这场攻坚战当前必须化解的矛盾或阻力。区房地局副局长王峰告诉记者,产生阻力的原因来自四方面,其一是个别家庭新装修不久,舍不得改造拆毁;其二是家有重大病患者或卧床老人,担心施工影响休息;其三是涉及公共面积分割不匀之争;其四是增建部位朝向位置意见不一。

王副局长告诉记者,工作专班每周二下午召开工作例会,好比专家会诊一般,各工作组把最新情况汇集到例会上,大家集思广益,把脉开方,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以天山居民区为例,该小区有非成套房屋14幢楼,共817户,2017年被列为街道第一批改造的居民区,当年开工的4幢楼已有3幢竣工。第二批10幢楼居民的签约率超过80%,并已开工7幢楼。2017年10月第一批开工面积占该小区的28.5%,2019年4月第二批开工7幢,占比50%,两批总占比接近80%。这剩余的20%部分就是决战决胜的重点。

“真招”+“针功”实惠“四合一”

为克服这些困难,化解阻力,主管局和街道紧密合作,出“真招”和“针招”。何谓“真招”?就是把非改和精品小区建设、美丽楼道建设、部分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四合一”,让原本一项实惠扩大至四项实惠。王副局长告诉记者,专门安排资金把厨卫增建部位的装饰延伸到楼道,延伸到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绿化景观改造,让老公房这棵“老树”开新花。何谓“针招”,即在优化改造方案上,力求方案从每幢房屋改造的现行条件和居民利益最大化上综合考虑,拿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尽可能满足群众需求。如有户居民家中住着6口人,希望把改造后总共4平方米的厨卫空间再一分为二,变成2个厨房、2个厕所。居委干部在多次上门沟通后了解到,该户居民长期存在家庭矛盾,对于空间分割的需求确实迫切,于是第一时间将这一情况反馈给设计师,分析居民诉求的可行性,为这户居民一劳永逸的解决内部矛盾。

动员签约合力“下针功”

主管局和街道合力推进,各有侧重。主管局负责方案制定和施工,街道负责做思想工作和签约,但也不是壁垒分明,工作需要时,两者双双出动。街道方面在推进居民签约上,也可谓“下针功”,即“一户一档”、“一户一议”。各工作组成员认领包干任务,对不同意改造的居民,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对不能采纳的诉求,全力做好解释工作。遇到个别居民不理解甚至阻扰的现象,发挥工作专班的合力优势,想方设法做通做好居民思想工作。第五群众工作组组长刘砺钦,只要遇上“不配合”,总是第一时间来到居民家里,实地查看房型结构,倾听诉求,并联系设计、施工、物业等一同探讨解决方案。各涉改居民区还建立“居委约请会商机制”,街道、房管局、新长宁集团、物业、业委会、施工方等群策群力,现场办公,提高群众疑难矛盾的化解效率。

(下转2版)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