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姚志康 任美娟,天山路街道图书馆馆长,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一个和图书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中年女性。再过半年,她要退休了(事业单位女性55周岁到龄)。并不老的任美娟,当下正悉心栽培接班人小钱。为了让这个享有全国唯一“中国最美基层图书馆”声誉的社区图书馆这面旗帜不褪色,上级领导早早作了人事安排,去年10月把街道文化中心办公室的小钱调到图书馆,准备接任美娟的班。任美娟倾心带教,站好最后一班岗。 “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 任美娟对记者说,自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1982年高考落榜,家里也没找门路为她找一个体面些的工作。1983年春节后,她被招募到天山居委会,当了一名居民区团干部。任美娟乐呵呵地去报到,那时候居委干部待遇叫作“七角头、八角头”,七角头,即每月工资21元;八角头即每月工资24元。而且,还不被社会看好,但凡有点能耐的家庭是不会让孩子去居委会上班的。也许是任美娟随遇而安的性格让她安心里弄工作,或许是她的潜质被上级发现。一年后的1984年,她被选调进了街道图书馆,和她同期选调进的还有小束和小薛,三个小姐妹,分别是1962年、1963年、1964年出生,任美娟最小。任美娟这一脚踏进图书馆的“门”,再也没出来过,这一干就是整整35年。小束小薛在90年代先后改行去了别的部门别的岗位。 记者问及任美娟当时的心情,她回答道:“老开心呃,觉得图书馆清清爽爽,下班还能带本书回家看,不少同学还羡慕我风不吹雨不淋,不要跑老远呃路去轧公交车上班。” “干上这一行就得有资格” 这般舒心的工作并不是一直舒心下去的。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街道图书馆标准化建设,非科班出身的街道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补上“专业”这一课。任美娟是第一批安排去上海市图书馆进修培训的基层图书管理员。按行业职级区分:管理员、助理馆员、馆员、副高馆员和正高馆员。管理员还不能算专业人士,此刻的任美娟已结婚成家,还有了宝宝。进修是不脱产的,每周三次去市图书馆上课,还得上班,还得顾家。那半年,让任美娟没了做姑娘时的轻松惬意。他回忆道:“我学不出来,考不出来,就永远不是专业人士,干上这一行就得有资格!”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结业考试,任美娟成绩优秀,如期结业,还通过了助理馆员的职称考试。学以致用,任美娟把学到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用到了日常的图书管理中。进入天山路街道图书馆,随意从书架上抽取一册图书,从书脊下端的标签上,你可看到一串英文字母和数字编织而成的号码,也就是书籍的身份。“中图分类法”把图书分为22大类,用A、B、C、D的英文字母作为大类标识,如“马、恩、列、斯、毛著作,邓小平理论著作等”归为“A类”;大类里还分小类,小类用数字编排。学成归来的任美娟带着同伴,把馆内当时万余册藏书全部按照“中图分类法”编目。随后的计算机普及,她和同伴们又把这些编目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为后期的电子检索借阅,奠定了信息化基础。 街道图书馆至今没开设中级职称考试,任美娟的专业技术职称只能停留在“初级”,记者替她惋惜,任美娟却笑呵呵地:“无所谓呃,开心就好!” “大篷车”一开二十五年 任美娟就是这般开开心心地工作着。记者想多挖一些“料”,任美娟总是说:“我没做啥,图书馆做出一点成绩,是领导重视,同事们共同出力的。”其实,记者早已从旁了解到这个“最美图书馆”美在何处。 早在1994年,街道分管科室负责人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起商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资源作用,让不去图书馆的居民群众也能受益。商讨结果是制作一辆流动图书阅览车,将图书杂志送到馆外服务,并取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知识服务大篷车”。最先亮相在天山电影院飞天广场上,服务时间每逢双休日的下午。“知识服务大篷车”一出现,受到市民热捧,尤其是农民工朋友,平时没空进图书馆,闲暇时逛街途经飞天广场,拿起车上的图书杂志,一看就是半天。随着“大篷车送街市”发端,“大篷车”开始了长达25年的送社区、送校园、送残疾人、送军营、送工地和送楼宇的“七送服务”。从最初单纯的送书、送杂志服务,逐渐发展成为办理集体借阅卡、建立固定送书服务点和一系列读书互动活动,服务范围也从覆盖整个天山社区到与外区单位结对,乃至延伸到外省贫困山区的小学。 25年来,“大篷车”累计服务对象超过6万多人次,送出各类书籍、杂志、期刊超过6万余册,成为天山社区乃至长宁区图书文化的一张“名片”。而不断擦亮这张“名片”的人正是创始人之一的街道图书馆负责人任美娟。 从办“读书会”到办“悦读节” 如果说,天山路街道图书馆把“知识服务大篷车”作为利用馆藏资源、扩大服务载体的话,那么,普及阅读则是这个基层图书馆的又一大创新举措。任美娟清晰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后,图书馆越来越受市民喜爱。从那时起,天山路街道图书馆就推波助澜。把扩大阅读面和扩大读者群作为基层图书馆的首要任务。 任美娟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以街道图书馆为阵地,创办了“凌云”读书会。同期,街道残联办起“天山残疾人读书会”。“凌云”读书会是由来自天山社区的18个居民区的读书会会长所组成。每月16日作为“凌云读书会”的读书交流日,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办至今,坚持不断。交流日除了交流读书心得,还关注时事热点,聚议社会问题。每年出版《悦读》专刊2期。街道残联的读书会阵地也在图书馆。其中,居住天山居民区的残疾人连俊家庭爱读书的事迹被任美娟发掘,在她热忱扶持和推荐下,连俊家庭受到区里市里的频频表彰,直至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2016年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荣誉称号。连俊也成为长宁区的“草根作家”,其作品不断出现在《天山社区晨报》、《长宁时报》和市级媒体上。 任美娟和她的同事们所创造的业绩自然受到上级领导的注目,上级领导对街道图书馆的钟爱不言而喻。从2011年起,街道在每年“4·23”世界读书日前后,举办天山社区的“悦读节”,迄今已举办了9届。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如“书香天山”、“中国梦·我的梦”、“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经典阅读·发现更好的自己”、“阅读与科普同行”等。今年第九届的主题是“新时代·为爱阅读”。每届悦读节的保留节目是名家导读,许多作家大咖做客天山悦读节。 “遇上不文明现象要沉住气” 自2009年元旦,街道图书馆连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起从天山二村那幢数家单位合用的楼里搬出,落户天山四村122号大院后,图书馆可谓鸟枪换炮。在这明亮舒适的阅读环境里,图书馆似乎应该是一幅“爱书人相拥图书”的温馨画面。其实不然,这幅温馨画面有时会遭破坏。 任美娟叙述了她和同事们遭遇的一些“不文明”事件—— 事件之一,某日,阅览室走进一位邋里邋遢的中年男子,蓬头垢面不说,身上还散发出体臭味。邋遢男子大大咧咧地走进阅览室后,随意落座。身边的读者纷纷掩鼻躲避。这位邋遢读者竟然毫不在意,周边读者受不了,直接找到馆长室请任美娟撵这位邋遢读者。任美娟走进阅览室,随即止步。转身到服务台取过笔和纸,写下一行字——读者朋友:这里是公共场所,请注意个人卫生,也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写好后,走到邋遢读者身边轻轻递给了他。还算配合,这位邋遢读者起身离坐来到图书馆外侧的中心大厅坐了下来。 事件之二:阅览室明文规定:读者从报刊架子上取报刊阅读,读完一份换一份,不可多拿。可偏偏有读者不遵守,取下五、六份压在自己手下慢慢看,别的读者反映到值班管理员那儿,管理员上前劝说,那位读者无动于衷。 事件之三:自2009年起,实行“一卡通”借阅。读者可以从网上查阅到自己想读的某本书是在馆内还是在流通。却有个别读者不办借阅卡,喜欢从书架上取下书后在阅览室阅读,没读完,本该放回原处。为了方便自己下一次继续阅读,故意乱放书架。要是碰上某位借阅读者来借此书,问题发生了,网上提示“书在馆内”,到了编目书架却找不到这本书。于是乎,管理员跟借阅读读者打招呼。任美娟便带领全体馆员挨着书架找,最长一次花了三天才从一个犄角旮旯翻出那本被私藏读者乱塞的书,然后电话通知那位借阅读者前来办理借阅手续。 事件之四:一对奇葩的老年夫妻读者,严格意义上说,一对带孙辈来孵空调的老夫妻。老夫妻俩推着童车进了阅览室,蹒跚学步的孙子满地乱跑,奶奶端着饭碗跟着喂饭,饭粒撒了一地。其他读者敢怒不敢言。任美娟出面劝离,那位爷爷竟然咆哮起来:“公共场所为啥不可以带小囡吃饭?赶我走,休想!我要投诉你们!” 事情惊动了楼上办公的中心主任周荣,周荣赶到阅览室。周主任义正词严:“想投诉,请便,违反公共场所规定,就得请你走!” 任美娟跟记者说,作为窗口行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遇到此类不文明现象,有时真的很无奈,又不能跟人家吵架,我只能劝同事们遇到不文明现象要沉得住气。 准备接班的小钱告诉记者:“任老师平时做事又细心又认真,经常亲力亲为,我跟班半年多受益匪浅,更让我们后辈感动的是,遇上节假日排值班,谁家有事,她就顶班。” 希望后辈青出于蓝胜于蓝 任美娟个人荣誉不多,她领衔的图书馆可是荣誉称号一大串。1997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命名为全国百家期刊赠阅点;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街道(乡镇)特级图书馆;2010年至2018年连续9年被评为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上海市第六轮街道(乡镇)图书馆评估中获得十大“最有人气”示范馆;2012—2018年图书馆的读者流通量和图书流通量在全市名列前茅。2016年10月,在安徽省铜陵市举行的中国图书馆年会上,天山路街道图书馆是那一届年会中唯一获得“中国最美基层图书馆”的社区图书馆。 一辈子干一件事,被誉为“匠心精神”。任美娟这一辈子的职业生涯就是与书为伴。虽说是在一个小小的街道图书馆,但她却把它做到了近乎完美,不能不说是匠心所致。记者问她,离开从业35年的图书管理岗位,有什么话想对后辈说。她想了想,说了一句:“希望小钱她们做得比我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