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居民区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多元聚力打造天山自治品牌

——“分类治理·天山说”侧记

□特约记者 姚志康

深秋时节,一年一度的天山路街道自治论坛又开讲了。10月29日上午,“分类治理·天山说”展示交流活动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行。长宁区副区长徐静、区地区办主任李世樑、区民政局局长章维、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朱苏启等莅临指导。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和各居民区书记、主任代表,社区单位代表,居民区治理能人及志愿者代表近百人出席。

“三个强化”分类治理成效初显

街道党工委书记书记潘敏在致辞中介绍:街道一班人牢记习总书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于体制创新,核心是人”的指示。认真贯彻上级党委的工作要求,以“人”为核心,着力“三个强化”,即“强化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发挥、强化社会力量共治格局打造、强化基层队伍能力素养提升”。在强化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上,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自治项目,挖掘草根领袖、培育自治达人,集群众智慧制定居民公约,敞开听民意、知民情;在强化社会力量共治格局打造上,加强资源整合,培育“天山社区创联业委会工作事务所”、“业委会主任沙龙”等自治组织,充分利用居民区“三会”平台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中“人”的作用;在强化基层队伍能力素养提升上,街道深化居委会“全岗通”培训,持续提高居委干部在技能、服务上的综合能力,推进居委会标准化建设,开发居民区微信“掌上汇”,打造“24小时居委会”,提升社区治理智能化、规范化水平。一年来,天山的基层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与社会反响。

业委会主任沙龙解“456难题”

玉屏居委会主任金瑛在交流中讲述了“破解456难题”的案例。“4”即由4个自然小区构成,“5”即分属5家物业管理,“6”即有6个业委会。也就是说在4个自然小区里有6片需要物业管理的住宅楼,而5家物业公司中的1家管理了两片住宅楼。让外人听得头晕。玉屏居委会将这一物业结构称之为“456”。“456”难题一大堆。这个居民区大部分住宅是80年代末建造的系统福利房(现为售后公房)。时隔30年,建筑设施老化,遇上维修,资金来源就成了问题。其中,中科物业管理的两幢高层4部电梯超龄服役,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业主又不愿出资,矛盾递交到居委会。居委会成为业主们发泄不满的“出气筒”,12345投诉不断。

居委会本可以“捣糨糊”,因为,在居委会章程里没有管理物业这一条。然而,党总支和居委会却揽下这档棘手事。受区域化大党建实践中该居民区“以茶会友”自治平台的启发,党总支把居民区里6个业主委员会主任召集起来,成立了一个专门解决本居民区物业矛盾的自治组织“玉屏业委会主任沙龙”。党总支和居委会从“台前”转向“幕后”,充当“编导”,让业委会主任担任“演员”。哪个小区哪幢大楼发生问题,所属业委会主任第一时间把问题放到“沙龙”里来“会诊”,其他业委会主任一起“把脉”开方。逐步形成每月一次例会和重大议题临时召集相结合的“沙龙”综合协调运作机制。党总支、居委会并不因此当“甩手掌柜”,从旁督促,必要时牵头协调。科宁公寓4部超期服役的电梯,最终在党总支、居委会引导下,依托业委会主任沙龙平台,发动楼组长、党员、志愿者骨干,通过对500户居民入户调查征询,做疏导说服工作,采取维修基金、中科物业各出一点的办法,完成了4部电梯的更换工程。业委会也从中练出了本事,长了能耐。

各方齐抓共管垃圾分类

茅台居委会干事长金磊在交流中讲述了“各方力量齐抓共管垃圾分类”的案例。茅台居民区有7个自然小区,10个垃圾箱房。居委会在党总支的领导下,从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群众入手,而后组织志愿者、党员、楼组长上岗值守。同时,联合城管、市容所等部门加强箱房保洁、沿街商铺签约,引导居民和商户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干休所小区的垃圾分类率先成功实施,在示范引领下,其它9个小区也在三个月内全部成功实施。

10个小区固定垃圾厢房外,茅台居民区还有3个流动垃圾筒,分别放在二村112号、115号和仙霞路133号。几十年来,附近的居民都在这三处流动垃圾桶里倒垃圾,环境脏、乱、差。居委会趁垃圾分类的契机,决心治理这一顽疾。经过多方征求意见,最后撤除了这3处流动垃圾桶,并组织志愿者值守,防止居民再随地乱扔垃圾。通过垃圾分类的实施,整个居民区卫生死角少了,环境污染少了,侵占空间少了,环境变得干净整洁了,居委会的威信也随之提高了。

党建引领分类治理有章有谱

无论是玉屏、茅台两个居民区的案例分享,还是其他居民区的自治活动展示,凸显一个共性:社区分类治理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实现从“千条线”到“一股绳”;以自治项目为载体,实现从“小盆景”到“大花园”;以民主协商为原则,实现从“独角戏”到“交响曲”;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实现从“关门评”到“敞开听”这一系列喜人变化,这些工作举措换来了居民群众的不断提升的获得感。

徐静副区长对天山路街道在居民区分类治理上的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天山的分类治理有顶层设计、有部署、有方案,工作举措扎实,群众得到实惠。并对今后的分类治理工作提出了“紧紧围绕街道中心工作、紧扣群众‘需盼求’、及时总结梳理经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不断强化社工队伍建设”的五点要求。据街道自治办介绍,下一步,将以社区工作者督导项目导入为契机,发挥好社工督导师和社工实训基地作用,加强居民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分类治理水平;以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建设为平台,着力推进青年骨干参与业委会建设,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以“三清单一攻略一导则”为牵引,发挥社区居民在分类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