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天山三村的施老伯是位孤残老人,疫情爆发没几天,负责照料他的钟点工身体不适,不能前往照料,居委干部当即就戴上口罩来到施老伯家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家住玉屏居民区的乔良,是低保家庭的小朋友,在疫情防控期间收到了来自社区的爱心捐款…… 以上两个事例仅是天山路街道疫情防控期间的个性化帮扶举措。其间,街道根据相关要求,积极采取五项措施,对低保家庭、困难残疾人、重残无业人员等14类困难群体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做好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工作。 自疫情爆发至四月中旬,已发放各类帮困救助资金1448.8万元,受益26163人次。“五字诀”即“全、快、稳、准、严”—— 1.加强信息排摸,做到“全” 通过电话、视频、微信等形式,定期与居民区沟通,以“老伙伴”计划、社区睦邻点为载体,配合区智能呼叫电话每天了解社区独居老人情况,通过民政条线微信工作群,每天收集汇总困境儿童、大重病人员情况,重点关注疫情期间新增帮困救助人员,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2.简化审核流程,做到“快” 对11户新申请低保等社会救助的家庭,取消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环节。同时,对已经享受低保等社会救助的家庭,先按时足额发放资金,待疫情结束后再组织复审复核,缩短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 3.细化保障措施,做到“稳” 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个性化帮扶。一是针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以应对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二是针对困境儿童,主动关心他们的线上学习情况,确保这些儿童“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三是主动询问居家隔离人员困难情况,及时采取救助措施。 4.及时发放资金,做到“准”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因失业、停工等原因失去经济来源的,符合低保救助条件的,应保尽保,及时完成公示审批程序,确保救助资金发放到位。5.贯彻文件精神,做到“严” 严格落实中央、市、区文件精神,落实责任到人。同时,拓展服务渠道,深入推进帮困救助工作。如,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推行“不见面”就业服务,创建就业微信群,每天发布6—7个工作岗位,并至少为困难失业人员提供一次优先就业岗位推荐机会;与“12333”公共招聘网实现信息共享,积极引导用工企业和务工人员网上洽淡、远程面试。目前,共有71人进行了求职登记(线上41人,线下30),推荐面试12人。 街道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不让一个困难人员掉队。 (街道社区服务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