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7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讲好家门口故事 领悟“四史”要义

微访谈现场
姚志康(长宁老居民、社区报特约记者)
白超(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毛懿(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长)
朱志林(退休教师、四村党员志愿者)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天山路街道党工委隆重举行“奋进新时代、永做追梦人——纪念建党99周年暨天山商圈商会党委成立大会”。在会议议程中,主办方安排了“学习四史微访谈”节目,邀请了四位嘉宾,参加现场访谈。会后,本刊编辑联系了四位嘉宾,将他们的访谈内容整理成文,予以刊载,以飨读者。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我是长宁区的土著居民,出生在玉屏南路上的高家巷后宅。我睁开小眼看世界的时候,家门口的玉屏南路还是一条名为李漎泾(俗称法华浜)的河流,蜿蜒流入苏州河。河浜南岸的天山四村正在建设之中。

假如,把天山地区还原成上海解放初的情景,那么,视觉显现的是本地老宅子与田野为伴,阡陌河道纵横,夹杂着牧场、坟地和破庙,还有棚户区。我是听着“社会主义好”这首耳熟能详传唱几代人的歌,跨进校门的。我的母校是古北路第一小学,因轨交15号线建设被拆除了。我进学校时,母校还在一所叫作“英瑞庙”的道观里,校门口也是一条小河。后来的校舍是1964年建造的。

天山新村包括一村至五村,1958年国庆节前夕全面建成。同期建造的还有上剂新村和联建新村。天山新村中的一村已在90年代拆除,就是虹桥南丰城地块。一村列入“两万户”项目,即1952年,市政府为解决产业工人居住困难,在上海中心城西部、西南部、北部和东北部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建造10个基地可供2万户家庭居住的工人新村,有曹杨新村、长白新村、鞍山新村、日晖新村、天山新村等。

因为,建设初期天山一村至四村建设用地征用的是新泾区土地,所以,1956年3月,天山一村至四村包括周边地域,从新泾区划入长宁区版图,成立天山新村街道。天山五村尚在上海县辖内。为了给工人新村配套商业布局,市政府规划了闵行、张庙和天山三条商业街。1960年7月1日,天山商业街(俗称“一条街”)开业。至此,一个新型社区亮相于上海西部。当年居住天山新村的居民可不是一般人,不是劳模先进,就是单位骨干。见到亲戚朋友他们都会骄傲地说一句:“阿拉住勒天山一条街!”

我听着“社会主义好”这首歌长大,社会主义好在哪里,孩提时代说不上来。今天,我可以自信地回答:田野里崛起的天山新村就是“社会主义好”的形象诠释,就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明证。

天山新村这棵花甲老树,如今是老树发新枝。非成套房改造让老工房里的百姓共享改革红利,充分体现习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

家门口天山新村的变迁,再次证实“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之颠扑不破的真理。

坚信:跟党走,好未来

我们“好未来”是一家从事教育培训的民营企业。“好未来”前身叫“学而思”。2003年,在北京北航南门外租了一间20平方的办公室起家。2010年10月在美国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并在2013年更名为“好未来”。旗下拥有学而思、学而思网校、爱智康、家长帮等数十个教育品牌。好未来上海分校自2008成立以来,至今走过12个年头。从开始的一个教学点几十名学生,到今天遍布上海10个区,两千多名员工。“好未来”受到了长宁区政府、区教育局、天山路街道的大力支持,办学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

2017年9月,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好未来成立了公司党委。近年来,在董事会和公司党委领导下,我们坚持“爱和科技让教育更美好”的使命,加强中青年教职员工的素质提升,不断探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路径,激发党员和全体员工的活力。

说上这一段,我并不是“王婆卖瓜”,我想说的是,民营企业为何也能办教育?“好未来”为何能在2003年诞生?

众所周知,50年代初,鉴于教育薄弱的现状,国家允许民办学校的存在,当时有民办小学和中学,并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到了“文革”时期,民办教育受到批判,一律改为公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召开后,从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起源,波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于是,就有了个体商业、民营经济。进入新世纪,改革向纵深发展,向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推进,这就有了雨后春笋般的民营教育机构、民营医院和民营文化企业等等,“好未来”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换句话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好未来”的今天。

当前,党中央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就是让我们饮水思源,溯本求源。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发展之源。

“好未来”全体同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决心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再创新业绩,无愧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坚信:跟党走,好未来!

饮水思源,春秋人不忘报效国家

老长宁、老天山们都知道,春秋发迹于天山街道。1981年,为解决返城知青就业,发展街道经济,当年的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正华同志牵头创办了春秋旅行社。开初是街道集体企业。第一个铁皮亭子放在遵义路天山路转弯角上,;第二个铁皮亭子放在中山公园20路公交车站边上。随着春秋的逐步壮大,后来企业改制,成为民营企业。因为母体是天山路街道,至今街道还有一定比例的春秋股份。

39年的发展,春秋从国内旅游发展到国际旅游,从旅游业跨界到航空业。2019年集团营业收入200亿元,完成纳税14.1亿元,现有员工超万人。春秋旅游连续19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内旅游第一,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旅行社集团第一名,包含出境游、入境游、国内游。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称号;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授予“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

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7月18日首航,是国内最大的民营航空公司,以“让更多的普通大众坐得起飞机”为目标。春秋航空机队规模达102架,经营航线200余条,年运输旅客2000万人次。春秋航空机票网上销售占比85%、移动销售占比30%,行业第一;春秋的安全绩效全民航领先,连续3年在国内大中型航空公司中准点率排名第一,2018-2019唯一连年两年荣获民航局四率(安全、准点、服务、执行)评比全A评价,形成了春秋航空的核心竞争力。

春秋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程,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亲历者、受益者。十六大后的2004年,民航对民营资本开放,春秋获得第二次改革红利,成为国内第一批民营航空公司。当时国内90%的航空市场是公务出行,春秋航空定位自掏腰包的旅客市场,率先成立中国第一家低成本航空,以新模式、新业态服务个人出行,开拓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闯出了一条新路。

常言道:饮水思源。没有改革开放的“天时地利人和”,就没有春秋今天的规模成就。这一点,春秋人都铭记在心。我们这些年做了很多公益事,参与西部脱贫攻坚,到云南贫困地区招收空乘人员的就业扶贫。今年2月开始,我们面向湖北、武汉以及大学应届毕业生开展无接触的“云招聘”,还面向云南红河招录了18位空乘定制班学员,其中15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的精准扶贫工作。这些都是春秋人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

春秋创始人王正华老先生是一名老党员,历年来在重视业务发展的同时,注重基层党建。春秋党委将乘“四史”学习教育之东风,再接再厉,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

一息尚存,就得效力公益

我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今年71岁了,我的党龄36年。在纪念建党99周年,全党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时刻,我有满肚子的话要向党组织说。先说说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1921年的初夏,中国共产党在望志路106号和嘉兴南湖的红船上诞生,此刻全国登记的党员53名。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944.7万名,接近9千万,我就是这九千万分之一。

我又为什么要加入党组织?1984年我还在黑龙江嫩北农场第一中学任教。我怀揣一颗赤诚之心,为农场职工子弟普及教育,钻研业务,不分白天黑夜。我的表现引起党组织关注,党组织在政治上引导我进步。要说我的入党初心,那就是要当一名具有各方面能力的人民教师和党员教师。

1987年,我调回家乡工作,在长宁区向阳小学担任教导主任。我的工作重点从教书转为提高教学质量,抓教师队伍建设。80年代计算机应用还刚刚开始,当时教育系统提倡无纸化办公。人到中年的我和年轻教师们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我不服输,考出了教育系统第一批计算机操作技能证书。为我后来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我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我负责的向红小学教改在市、区“教育教学督导考评”中连连获得“优等”成绩,我本人也因此连连被评为市、区“园丁奖”和先进教育工作者。

眨眼之间,我到了退休年纪。我的退休生活是不是就只剩下含饴弄孙了呢?我还是不甘心,我觉得退休只是职场生活的终止,并不等于为人民服务的终止。我是一个党员,我还有能量可以发挥。我要把自己的剩余能量奉献给社区建设。于是我一头扎进社区公益事业,一晃16年了。带来一串头衔:居民区担任党总支委员,业委会主任,还是长宁区的帮教志愿者。前两年在街道支持下,又创办了创联业委会工作事务所。我天天忙忙碌碌,有时一天两三个会赶场子。女儿说,姆妈,侬比人家上班人还要忙,侬好歇歇了!我歇不下来,我觉得只要一息尚存,就得效力公益。只有这样,我的生命才有意义,也才能对得起我入党时的誓言。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