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姚志康 2019年3月的《天山社区晨报》头版刊发了记者采写玉屏南路9号新联大楼创建美丽楼道的报道。文章结尾写到新联大楼业委会主任陈品兴给记者透露的一个信息:业委会打算把物业出租的车棚二楼那两间约100平米的房子收回,装修成居民活动室。近闻新联大楼的居民活动室整修竣工,并对楼内居民开放。记者来了兴趣,11月3日下午实地踏勘。 记者熟门熟路,穿过大楼门厅右转出大楼就是紧贴大楼建筑的非机动车停车棚。还未登上停车棚一侧的扶梯,楼上的欢笑声已传入耳鼓。拾级而上,进入右侧那间放着乒乓球桌的大间,只见一对老者正在挥拍打乒乓球。一旁观战的居民不停地冲着一位老者喊道:“老先生差不多了,可以歇歇了!”“让我再打几球,几十年没有摸过球拍了。”老先生回答道。 站在一旁观战的业委会主任陈品兴告诉记者,老先生今年91岁了。邻居怕他一时兴起打球吃力发生意外。老陈告诉记者,原本业委会打算筹钱装修的,没想到街道出资给予支持,帮助楼组装修。业委会和楼组党支部发动志愿者清理这两间房子里的破烂杂物。房子装修好后,9号楼居民纷纷捐出家具、音响等设备,居委会赞助了一张乒乓球桌。他们给活动室取了一个很雅致的名字“新联芳邻文化室”。开张那天居民们自发开了一个联欢会。问及文化室管理,老陈给记者发了“暂行规定”的微信帖。“规定”的核心是自治。活动室明确为本大楼居民提供邻里交流、文化体育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使用;第一个领头使用者到门卫室领取钥匙,使用结束也由其归还钥匙;活动室卫生有使用者负责打扫;活动室不外借私人所用等等。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放下乒乓球拍的老者。老先生姓赵,是一位退休教授,今年82岁。他说:“原来楼里没有活动室,我都是到外面去找下棋、打乒乓的场所,现在好了,等于在自家楼里白相,不要太幸福喔!” 交谈间,隔壁传出了器乐声。老陈旋开门锁,记者跟着走进去。一眼见到了老熟人摄影达人殷卫东,老殷的另一身份是友谊居民区第八党支部书记。他带头创建的新联大楼15层“摄影视界”的美丽楼道,吸引了前来参观的兄弟居民区代表。让记者吃惊的是老殷此刻正吹奏萨克斯,和几位葫芦丝演奏员在排练。吹奏间隙,老殷和记者攀谈起来。老殷说道:“自从创建美丽楼道开始,大楼里正气抬头。今年春节后疫情正紧张时,2楼一个租户聚众喝酒搓麻将,我带领执勤的志愿者上门制止,同楼道的邻里都站出来支持我们的行动,这是让我感到欣慰的一桩事情。” 老陈和老殷新联大楼的两位领头人还带着记者查看了大楼和车棚之间的夹弄。记者目测了一下,连上走道夹弄区域有50多平方米面积,围墙上靠着居民闲置不用的旧家具。老陈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要整治这个区域,引入健身设施,让这块夹弄变成居民的“健身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