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姚志康 2019年年底,天山路街道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服中心”)与合作运营方上海申杰社会组织培育评估中心(以下简称“申杰中心”)在调研的基础上,申报了一个“做实社会组织党建‘三性’建设的2020年公益创投项目(“三性”即基础性、功能性和品牌性),经街道和区有关方面评审通过后,于2020年3月开始实施。转眼一年已逝,这个公益创投项目做得如何呢?记者访问了街道社服中心及运营方。 “七招”迭出扭转党建薄弱局面 众所周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弱、底子薄、情况不明是共性,为改变这一现状,街道社服中心和运营方申杰中心采取“一查、二分、三同、四嵌、五选、六育、七创”的方法,夯实社会组织党建的基础性。 “一查”,即全方位排摸调查。消除“党建真空地带”,建立党建数字档案。做到党员情况清、党组织情况清、社会组织党建情况清。通过大排查获悉辖内77家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其中,8家社会组织建有有独立的基层党组织,占10.67%,目前,一份全街道社会组织党员关系去向的花名册正在制作中。 “二分”,即分类指导。对本单位没有党组织的,或党的关系不在沪的党员,一方面帮他们迁入属地的联合党支部;另一方面动员安排他们尽快转接组织关系,并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如,帮助青聪泉的一位党员将关系及时转入社联会党支部,确保她及时参与党内的各种活动。对具备成立独立党支部的单位加紧培训辅导,直至成立。 “三同”,即党建与社会组织成立同步;社会组织年检时申报材料制作与制定党建清单同步;社会组织评估时,对有“上等级”需求的社会组织创等级与树立党建品牌辅导同步。辖内社会组织创联业委会工作事务所提出打造“红色业委会”的概念,即业委会班子中一定要有党员成份,如果暂时还没有,就在换届选举中物色党员候选人参选。该组织给自己的定位是: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 “四嵌”,即把党建内容自觉嵌入社会组织章程,从源头上、制度上提升社会组织党建的自觉性。截至2020年年底已完成辖区内50%社会组织的章程更改。 “五选”,即选优配强党务工作者队伍。辖内雅玉党群事务所负责人张雅玉有着20多年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的经历,成立街道社联会党支部时,把她从属地居民区党支部中将组织关系转到街道来,张雅玉担任社联会党支部书记不到半年时间,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六育”,即发掘培育社会组织党建的先进单位。民办新世纪中学党支部在条线归口的区教育局党委强有力领导下,把提升教师队伍师德素养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开宗明义地提出“三强化”,即强化政治担当、强化政治引领和强化组织建设。为辖内社会组织党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学习范本。 “七创”,即创新基层党建。街道尝试在商圈商会范畴建立基层党组织,构建起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生态链”,夯实社会组织发展根基。2020年“七一”前夕,天山商圈商会党委揭牌成立。商圈商会党委成立后,在复工复产、构建楼宇发展共同体、参与社区治理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通过这“七招”的实锤,辖内社会组织党建出现向上向好的趋势。据街道社服中心粗略统计,仅20多家社区社会组织中已有4位青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根据新的组织发展要求,社联会党支部将通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育。 “党建+”让社会组织功能充沛 在党建的“三性”建设中,街道社服中心和运营方设计了七个“党建+”的系列活动,即党建+公益、党建+活力、党建+培育、党建+联动、党建+凝聚、党建+惠民、党建+服务,为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注入动能。如“党建+公益”,街道社服中心携手相关部门,倾力打造“活力天山·公益交响”的天山公益品牌。从2017年至2020年连续四年承办“长宁区公益伙伴日”主会场活动,每次都组织40多家公益组织举行“公益集市”或“慈善集市”,影响甚广。辖内长宁区企业联合会举办“七彩公益进社区”等10多项大型公益活动,颇具影响力。 又如“党建+凝聚”,辖内先行民商调解中心发挥法律工作者资源优势,成为天山社区固定的法律援助志愿者;书嘉手工艺传承中心,为社区老青幼三代手工艺爱好者传授面塑技艺;艺术品博物馆向社区开放,成为青少年寒暑假活动基地;作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主渠道”的天山社区文化中心,策划的“融情四季”文艺活动,赢得各界好评;申杰中心参与了长宁区对口援助云南红河的扶贫攻坚战等等,不胜枚举。 在“党建+服务”中,申杰中心以服务为先导,沉下身子当好服务社会组织的“特长生”和“服务生”。据统计,自“三性”建设的党建公益创投项目获批后,通过一个月的走访、座谈、问卷、微信等形式的调查研究,访问了70多家社会组织,整理出50家社会组织党建的基础台账,并制作名录,落实分类指导的编组。对新引进或孵化培育新注册的社会组织,协助落实党建指导员(联络员);对2019年新成立的社会组织负责人,由街道社服中心联合街道社联会党支部开展思想交流,落实党建要求。 下转2版 (上接头版)“三性”建设让社会组织党建有了“抓手” 品牌性建设还走在“路上” 街道社服中心挑选了4家社会组织作为“党建创新实践点”,并分为两个层级,区级“实践点”是雅玉党群事务所和天山路街道社联会;街道级“实践点”是申杰中心和长宁区企业联合会。自2020年10月起,不仅对这4家单位的形态作了专门的布置,更主要的是对党的基层组织章程、包括“三会一课”等相关制度的落实进行检查指导,并做好规范化的档案制作收集。 申杰中心把抓好基层党建作为本机构的工作主轴。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该党支部坚持做到“五带头”,“六落实”。“五带头”,即带头学原著,学悟思践;带头讲党课,编党建案例;带头做好党员应知应会问卷;带头投身志愿服务;带头在改革发展中创新有为。“六落实”,即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党建与公益融合发展;落实党员“十大责任”的承诺;落实党内民主生活;落实需求大调研,根据问题导向,提供优质服务。 社会组织党建还须不断实践 采访中,记者获悉,从“三性”建设这个公益创投项目的实施情况分析,在今后一个较长阶段,建立联合党支部将是社会组织党建的主流。从管理便捷的角度考虑,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应以办公地相对集中区域或楼宇为联合党支部的建立“点”。选好党务人才是社会组织党建的关键“一招”。同时,还须进一步厘清社会组织党建领导、指导的责任部门。街道社服中心包括运营方在探索中,感觉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因为他们自身也是社会组织,能不能代理行使这一党建工作的“指挥权”?值得商榷。记者建议:区层面应该拿出“试行办法”,街道层面应该是社区党委为主管部门,具体操作应该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主,社服中心为辅助,较为顺畅。 街道社服中心和运营方均表示,在社会组织领域开展党建工作,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要沉下心来,俯下身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实践。先从培育“示范点”着手,逐步积累经验,然后全面推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