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大道说·红色故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7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望江驿8号让红色故事代代传

近日,美丽的黄浦江畔望江驿8号党群服务站“和美家庭会客厅”里座无虚席,这里正在进行的是“红色家庭日 家庭学四史”的系列活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纪念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潍坊新村街道围绕“四史”教育,推出《大道说·红色故事》微党课,本次活动正是这一系列微党课《大道说·红色故事》的录制现场。来自潍坊社区的孩子和家长们共同聆听这一堂特殊的微党课。在党建引领下,作为服务基层党员群众的活动阵地,“和美·家庭会客厅”正积极探索以家庭为对象的基层“四史”学习教育新模式。

百年音符唱响红色历史主旋律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这首《中国男儿》唱出了当时留学生为革命牺牲的血性和视死如归的决心……”7月3日下午,望江驿8号迎来了“红色家庭日 家庭学四史”的首场活动。

围绕“四史”学习教育任务,潍坊新村街道推出的《大道说·红色故事》微党课由我们的身边人讲述身边故事,吸引了许多社区党员以及区域化党建单位的积极参与。党员们从“聆听者”转变为“讲述者”,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本次社区微党课的主讲人就是潍坊新村街道区域化党建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南校的党员教师杨晶晶。

杨老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是一位应用心理学硕士,她现就职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南校,担任学校的心理兼思政老师。作为一名在职党员,杨老师主动报名了《大道说·红色故事》的活动,并在浦江畔望江驿8号党群服务站点为大家带来一堂生动的“四史“学习教育讲座——百年音符:历史的回响。

讲座分为“帝国晚钟——歌声送别封建王朝”“革旧迎新——民主革命的先声”“红色旋律——革命根据地与红军的故事”“抗日歌曲——吹起抗日救亡的号角”“埋葬蒋家王朝——唱响解放胜利的歌”等九个部分。用《辛亥革命歌》《十送红军》《东方红》《七子之歌》等在内的20多首经典革命歌曲,串联起了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近现代史。参加讲座的观众也积极回答了杨老师提出的现场互动问题,讲座气氛十分热烈。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歌曲,这些歌曲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歌曲创作不断演变、不断丰富、不断提高的历程,也生动展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豪情与爱党、爱国、爱民真情,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美流畅的旋律、明朗向上的精神。这些歌曲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广大人民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值得我们一代一代传唱下去。

来参加今天微党课互动的是社区家长学校(来自竹园小学、明珠小学及东昌南校)的亲子家庭。讲座结束,他们久久不肯散场,纷纷表示,这次讲座非常精彩,讲课结束,脑海里还一直在重复着那些激昂歌曲,还能感觉到余音缭绕。杨老师通过这些铿锵有力的歌曲引出一段段历史,内容充实,新式新颖,催人振奋。

讲座让家长和孩子们集体重温那些激情的革命岁月,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祖国建设和改革的火红年代,对孩子们而言,更是对革命传统、红色文化的一次集体学习,能激发大家内心深处对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追求,从小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怀,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学生运动奏响存史育人最强音

“1946年2月16日,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创办《新少年报》,这份知名的红色报纸……”7月10日下午,望江驿8号“和美·家庭会客厅”里迎来“红色家庭日家庭学四史”的第二场活动。

此次讲座邀请了上海市洋泾中学校史馆馆长、语文教师,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副秘书长陆晨虹老师。陆老师跟大家分享了解放战争时期,洋泾中学校园里的地下学生运动和同学们在浦东秘密发行《新少年报》的故事,并表示洋泾中学当年与《新少年报》及地下少先队关系密切,如今充分挖掘传统资源的教育价值,凸显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这是“存史育人”的很好举措。

讲座结束后,在场的少先队们重温了入队誓词,加深了对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感悟,他们将这些感悟写在了“和美家庭会客厅”特别印制的明信片,并将明信片贴在了望江驿8号家庭会客厅的心语栏上。

参加讲座的社区居民、学生家庭代表纷纷表示:通过家庭学“四史”这种内涵丰富的红色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祖国、对党的真挚情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童心向党,奋斗有我,让每一个家庭和孩子更加热爱党和伟大的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街道妇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