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路段两侧杂乱无章的电动车、共享单车变得规整有序,乱停乱放的行为也少了,里里外外都变了个样。”作为一名创城志愿者,对于潍坊新村街道自创城以来发生的点滴变化,小顾都看在眼里。自创城工作进行以来,潍坊新村街道从小处着手,不放过每一处破损道路,不遗漏一处溢水井盖、盯住卫生死角……全天近百人下沉到网格,对辖区网点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巡查和整改。 共享单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也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挑战。潍坊新村街道地处繁华路段,商务楼宇集中,其辖区内70幢商务楼宇,在世纪大道、96广场等人流量、车流量偏大的商圈,非机动车停放管理一直存在较大的压力。 用“钉钉子”的精神抓管理,用“啃硬骨头”的态度抓攻坚。如今,创城工作已进入“交答卷”阶段,为确保非机动车停放的有序管理常态化,潍坊新村街道探索建立“集中整治+定人定点巡查”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工作细则,加强考核监管。 为非机动车找寻“避风港” 街道社区管理办组织多支划线队伍,在确保不影响行人通行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非机动车增设了多处“避风港”。针对商圈人流聚集和商务楼宇上班高峰时段停放需求,在辖区主次干道两边人行道上符合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的区域进行了制式化划线,基本做到应划尽划,让非机动车有了自己的“专属停车位”。 他们是街面“美妆师” 潍坊社区积极发动志愿者力量,穿上志愿马甲走上街头,为街面“上靓妆”。在宣传非机动车规范行驶及停放标准之余,不定时巡查街面非机动车停放情况,协力助推美丽整洁街面的创建。 积极探索“AI门责制” 针对沿街店铺、大型商圈周边集中、反复出现的非机动停放乱象,为进一步做好街面管控,依托“人防+技防”的工作模式,潍坊新村街道推出“问责制”管理办法。在重点路段安装智能分析摄像头,利用A I视觉智能分析技术,识别店铺前非机动车乱停放现象,上报至街道城运分中心平台,做到问题警报。针对中小商户责任人进行系列培训,根据处置预案从发现、派单、处置和评估四个方面形成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有效管控的闭环模式。 (综合事务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