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7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母亲小诗五首

母亲在张杨路上,背景是她居住的春竹大楼。

文/林锋(张杨居民区)

1991年底,在浦东开发开放高潮之际,父母把家从浦西的人民广场中心地区,搬到了浦东竹园新村。十多年后,母亲发自内心的深切感受,写出了好几首小诗。2019年,母亲去世了,享年98岁。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我发现了她生前写的二十多首小诗,很贴合她的生活实际的。经整理,将其中的一部分,与大家共享。

迁居

迁居浦东气象新,(注1)

空气新鲜燃气临,(注2)

底层一跃十三楼,(注3)

好比鲤鱼跳龙门。

进出上下有电梯,

煤卫俱全家电添,

生活质量大提高,

老年喘病大减轻。(注4)

*注1:1991年国家宣布浦东开发开放后,父母迁居浦东张杨路竹园高层居住。注2:使用管道煤气,是母亲几十年的梦想,到浦东半年后,终于实现了。注3:从浦西的底层房屋,阴暗潮湿,到浦东的高层建筑,住在十三楼。注4:由于生活质量的大提高,特别是厨房燃气条件的改善,使母亲的哮喘病十多年来大大减轻了。此后身体基本健康,一直活到98岁。她经常说:“若不是搬到浦东,我不会活得这么长寿”。

窗景

晨倚东窗观日升,(注5)

晚卧睡床听钟声,(注6)

东岳大帝做近邻,(注7)

体育公园在对门。(注8)

*注5:父母房间的一扇窗是朝东的,早晨倚着东窗,可以看到太阳渐渐升起。注6:浦东著名的道教寺庙钦赐仰殿,就在我们大楼的北面100公尺,晚上睡在床上,可以听到钦赐仰殿中传来的钟声。注7:指钦赐仰殿中的东岳大帝。注8:源深体育公园就在我们大楼的对面。

变化

来时一片田园情,(注9)

现时成片高楼群,(注10)

鳞次栉比气势盛,(注11)

天高气爽真宜人。

*注9:1991年刚搬到浦东时,附近的田园风光还是比较多的。注10:而现在的浦东张杨路,是成片的高楼群,真正的浦东“南京路”。注11:鳞次栉比,是一个成语,比喻成片的高楼群,高高低低,气势宏伟。

有感

浦东开发十多春,

高楼林立旭日升,

苍松翠竹加冬青,

环境绿化美如画。

意足

耄耋老人感触深,(注12)

如愿以偿度良辰,

儿孙绕膝天伦乐,(注13)

颐养天年竹园村。(注14)

*注12:我母亲最终活到了98岁,写诗时也已80多岁。

注13:最终有了两个重孙辈。

注14:父母亲居住的是浦东竹园新村。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