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全景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7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聚焦“15分钟服务圈”

政协委员潍坊新村协商活动站开展专题协商活动

7月8日下午,政协委员潍坊新村协商活动站开展了以“社会事业‘15分钟服务圈’建设推进情况”为议题的协商活动。潍坊新村协商活动站政协委员、潍坊新村政协活动站召集人、联络员、相关街道部门工作人员、部分居民区党组织负责人等出席。座谈会议由潍坊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活动站召集人邹文主持。

街道服务办主任王圣艳和综合事务办主任顾龙就文化、体育、教育、养老、卫生五方面的建设具体情况向委员们作了介绍。街道通过“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多元化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完备社区教育四级体系、对养老设施增量提质、卫生设施提升优化”等方式提升了设施建设的完成度与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来自东南、福竹居民区的代表畅谈了对街道“15分钟服务圈”建设的设施使用感受、实际需求以及意见建议等,在切实感受到幸福度与满意度的提升的同时,也就各自社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居民群众的建议和需求。

委员们对街道“15分钟服务圈”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同时,委员们针对建设过程中的亮点、经验、样报,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刘立达委员:政府搭建一个平台,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作为管理者、规划者,引导社会力量作为主体参与进来,如何能够吸引社会力量和专业团体介入,这个才是更关键的事情。社区服务和基层治理这是一个大概念,在很大程度上,社区服务和基层治理应该是一体的。我觉得上海是走在前面的,可能可以着眼这方面,更领先一步做更多思考、做更多创新。基层治理,要结合社会服务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做出更多创新。

翁浩委员:“15分钟生活圈”可以理解为政府搭建的一个可以提供综合的配套服务平台,它的目标就是资源的整合、多元的协同,而且要能够供需匹配。建议通过数据融合这样一种方式,在一个体系当中,把各个部门、各类资源、各种服务整合在一起,使得资源可以为15分钟生活圈打造得更加有效。作为15分钟生活圈,可以解决一个人在吃、喝、玩、乐、文、体、医、商等多方面需求。同时要兼顾包括上班族、老人、儿童以及残障人士等不同群体,新式和传统的方式并存。

金振华委员:无论是在卫生、教育、体育设施方面,我觉得整个街道也是做得很细的,但需要关注长期维护的问题,尤其是体育设施,最重要的是安全。怎么样去长期、持续地把这些设施维护好,使它更安全、更有效地为居民服务,这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宋竹君委员:建议尝试一下最大功能的释放空间。打个比如:像菜市场只能买菜,功能就有些单一。我们可以去探索半成品,甚至代加工,让上班族拿回去能吃。再比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不要总限定在搞群文类活动,也可以针对年轻艺术家开放,现在社会对年轻艺术家的支持力度不够,从而造成艺术的原创力不够,如果文化中心能多向他们提供平台,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洪萱萱委员:第一个想法:中心的空间怎么让它充分运用起来?还需要加强宣传,在兼顾老人的同时,适当向青年倾斜。建议可以通过如潍方圆等平台开设书法课、画画课等报名渠道,让更多人参与。第二个想法:怎样最大化地发挥中心空间的作用?把原来的学习教育空间、文化培训空间升级打造成孵化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孵化出一些“素人网红”,孵化出一些比较好的项目,再把项目推向一个更高的平台,这样才能凸显出社区的意义,发挥空间的作用。

季辛蕾委员:希望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平台,推广一下这些配套设施,可以让居民通过这个平台,知道周边的有什么便民服务、有什么体育设施及开放时间等。

此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委员们的主体作用,对标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入调研、协商监督为社会事业“15分钟服务圈”的迭代升级汇聚民智、献计出力。(政协委员潍坊新村协商活动站)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