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政红(潍坊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历程,走的是一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是一条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考察上海时提出的这个重要论述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同时也是潍坊新村街道在基层工作上永远不变的宗旨,潍坊新村街道将始终坚持从“地理空间的大道”走向“美好生活的大道”的梦想追求,凝心聚力在“大道潍坊”共建共享上实现新作为,让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 潍坊新村街道地处寸土寸金的浦东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居全区第一,街区整体建成度较高,可利用空间资源非常有限,存在公共服务空间不足、硬件条件相对落后等问题。如何突破空间匮乏瓶颈,在浦东“最挤”的街道挤出更多空间,尽最大可能为居民配置公共服务场所,成为了摆在我和班子成员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重要课题。 为此,我们把挖掘、盘活、利用好社区有限空间,作为推进“15分钟服务圈”建设的突破口,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问需问计于民,将千方百计腾挪出的稀缺空间资源全部用于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布点,促进公共服务保障更加精准优质。 盘点空间腾笼换鸟千方百计还需于民 2019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党工委召集所有处级以上干部集中调研了辖区内的零星存量空间,一一实地勘察,清理盘点出六处可挖掘利用的空间。调研反映,有两处存量空间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对此,街道党工委集中力量,积极盘活资源,协调各方意见,全力化解存量房屋遗留矛盾,逐一订制个性化解决方案。 南泉路409号的房屋原本长期租借给社会餐饮企业用于经营。街道通过司法诉讼途径收回该房屋,用于社区食堂建设,进一步优化社区为老助餐服务布局,缓解社区长者用餐难问题。食堂建设过程中遭遇了相邻居民的反对和质疑。街道反复开展居民意见征询和思想沟通工作,不断优化建设方案,终获居民理解。 不少潍坊居民欣喜地发现,过去不起眼的社区街角发生了可喜变化:小区里的闲置杂物间变身邻里会客厅,社区长者食堂替代了油烟扰民饭店,门面出租房让位给社区卫生站,街角拆违空地打造成了都市农园……公共服务空间变多了,社区也变得更宜居。 建言献策多方协商凝聚共识问计于民 空间腾出来,做什么?我们在设计、建设和维护全过程中都紧紧围绕城市居民的生活与兴趣,问计问需于民。 潍坊六七村711号底楼,新开放了一处红砖拱门老式里弄元素的社区公益空间。这里原本长期堆放杂物,去年由街道出面协调进行腾退改造。腾退后的906㎡底楼空间称得上是稀缺资源,有人建议用于社区办公用,也有人出招说改成居民活动空间。 街道指导居民区多次召集居民代表开会,把“政府要做”变为“我们一起做”,通过一场场“热火朝天”的听证、征询、协调,打造“邻里会客厅”的方案成为大家的共识。 建好后,谁来运营管理?在多次听取居民意见后,引入公益组织参与运营管理,发挥其公共空间阵地服务优势,打造了“大道潍坊·公益里弄”。如今,这处“邻里会客厅”已聚集了助老活动、读书沙龙、爱心晚托等多个项目,均由社会组织、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不仅深受社区老年人喜欢,很多年轻家长也愿意带上孩来片区参加亲子活动,在锻炼小孩子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之余,进一步增进了邻里情,让更多的人群融入了社区生活。 周边居民群众已经把它当成了自家的交友、活动会客厅,体现了浓浓的“人人参与,人人享有”。新建的潍坊社区食堂则通过由街道职能部门、居民区、老年人和志愿者代表等组成的社区食堂膳食委员会,群策群力,定期召开会议,指导、监督运营方不断完善食堂运营方案,优化办卡流程、老人优待折扣等事宜。组织新沪商义工现场开展就餐引导、秩序维护、餐食打包等工作,发挥群众自治作用。 东明卫生站改建扩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在新增空间内优先设置诊室、药房、理疗室等功能,提供西医全科、中医全科服务,提升了站点服务能级。今年3月正式开展服务以来,4月-7月医保就诊人次数共计3633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1010人次,收到居民表扬信2封、锦旗2面。周边居民普遍表示,改建后的站点就诊环境更舒适、位置更便利、服务更周到。 优化功能提升改造贴近贴心满意于民 优化“15分钟服务圈”,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今年国庆后的首个工作日,街道所有处级以上干部就这一主题开展大调研“回头看”活动,再次集中调研上年公共服务空间开发利用和服务运行情况,更坚定信心、形成合力。 在社区食堂,我们遇到社区志愿者王阿姨,她说,“食堂供应早中晚饭,我这样的独居老人再不用为买汰烧发愁,生活幸福感大大提高,”自食堂运营以来,王阿姨每天来吃饭,再到就餐区旁的“关爱区”量个血压,听听养老顾问、健康顾问的服务建议,临走在“蔬果售卖区”买点便宜新鲜的水果带回去,享受“一站式”就餐助老服务。 王阿姨所说的“幸福感”,正是我们社区公共服务的追求,“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是我们工作的鲜明主题,“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群众需求在哪里,怎样满足群众需求?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是不行的,必须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根本方法。潍坊社区食堂建设之初,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从老年群体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以助餐功能区“相逢”为核心,配套“家常”“心传”“牵手”“记忆”“时节”“关爱”共计7大主题功能区,方便老年人就餐同时,提供美食培训、交流展示、健康指标自我检测等服务,力图在有限的服务空间内最大限度满足就餐群众的各方面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居民对社区食堂如何提升精细化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依托社区食堂在社区助餐服务中的核心枢纽作用,还将对已有的八个助餐点提质增能,并在有需求和具备条件的居民区设立家门口微型助餐点,构建覆盖全社区“1+8+X”助餐服务网络,不断升级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潍坊社区老年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难点问题怎么解决?在这次大调研“回头看”现场查看东明卫生站过程中,我们发现理疗室设在二楼,腿脚不便老年人楼梯上不去,使得新建的卫生站功效没法最大程度发挥,于是现场调研马上成为现场办公,初步形成了优化方案。 事实上,潍坊辖区老旧小区多,“悬空老人”下楼难、老小区停车难等问题还有不少,有些甚至是“无解”的问题,但却是群众的急难愁事,更需要我们有攻坚克难的勇气,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干的决心,依靠群众的大智慧,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