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志强 11月27日,杨浦区与百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开展合作,提升城市智能应用水平,杨浦将以更大的力度拥抱互联网。在当下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正在逐个“触网”,街头的公厕也概莫能外,更添些许“智慧”。日前,邯郸路、宁国路、抚顺路、三星路上的四座公厕就率先升级为“智慧公厕”,亮相杨浦街头。 科技应用让公厕更便民 毗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位于邯郸路446号的这处公厕可以看到,公厕入口处悬挂着一台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使用情况,包括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以及温湿度等各项指标。公厕管理员只需点击大屏幕,就可轻松完成设施设备自查、日常保洁作业、报修记录等信息的登记。 在这块大屏幕上,公厕管理员可清晰地查看到24小时内公厕的人流数据及30日内的人流数据,使用高峰段、低峰段,一目了然,这有助于管理员准确知晓应在什么时间段加大保洁力度。过往需在纸面上登记的设施设备自查、日常保洁作业、报修记录等信息,如今都只需触摸屏幕,手指点一点,就能轻松完成。同时,如厕者还可对公厕环境、服务等进行评价,如发现设备故障,点击屏幕即可报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早先已在上海几个火车站投入使用的使用者感知技术也已被应用于这4处公厕。公厕每间厕间的门锁和上方都安装了红外感应器,当使用者进入锁上门后,外面屏幕上即显示该厕间已被占用。如果使用者如厕时间超过15分钟,将会自动报警,提醒公厕管理员前往查看,以免使用者发生意外而长时间无人发现。 据了解,厕所内安装了多个传感器,用以监控公厕内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以及温湿度等多项指标。一旦感知到指标超标,清洁设备就会自动开启,通风、除臭、消毒。普通人可能并不关心这些专业的数据指标,但如厕时的感受却因此而大幅提升。 此外,刷脸考勤、太阳能发电供应热水洗手、智能自动给纸等高科技也一一得到应用。公厕配备了这么些智能化的系统、设备,如厕环境变得更干净、卫生,颠覆了市民对公厕这一便民设施的固有印象。 男女厕位如何配置?让数据说话 男女厕位设置不合理,女厕位紧张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公厕现有的男女厕位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应适当增加女厕位?近年来,在对老旧公厕的改造过程中,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杨浦绿化市容管理部门。随着智慧公厕的出现,积累更多流量数据之后,将对公厕未来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据杨浦时报报道,宁国路公厕开放已有十余年,内部个别硬件设施已出现老化破损,区绿化市容局已将其列入明年的老旧公厕改造计划。该公厕现设有男站位数4个,女蹲位数3个。而根据记录设备显示,11月13日至15日,公厕的男性如厕人数占到总数的62.3%,且高峰时段,男性如厕排队情况比女性更为严重。 去年,上海发布的新版《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提出,上海公厕的男女厕位比例至少要保证1:1,商业区、餐饮场所、医院等区域,女厕位与男厕位的比例不应小于1.5:1。从宁国路公厕的统计数据看来,并非所有公厕都适用这个规律,这也提醒管理部门不能在厕位比例的设置上依循成例。 以往,管理部门更多是依靠统计数据、公厕管理员经验判断、公厕周边区域发展规划趋势等来决定公厕布局及男女厕位比,这其中多多少少会出现设置不完全合理的现象。而随着街头的智慧公厕数量更多、搜集数据更充分之后,就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进行更精准的测算,为科学合理布局公厕厕位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到明年宁国路公厕改建时,用实际数据做指引,应能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