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生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忘不了的“梅林”好味道

梅林的午餐肉、正广和的汽水、凤凰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民光床单……提到这些品牌,多数上海人都知道。可你是否知道,这些都是在杨浦成长起来的。这些老字号经历几十、上百年的发展,每个厂家都走过了一段艰苦奋斗的历程才从激烈的竞争中幸存下来。笔者翻阅《百年工业看杨浦》一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准备了“杨浦老字号”系列文章,跟您一起了解老字号背后的故事。

第一期的主角是上海梅林食品有限公司。

文 黄志强

小时候,梅林午餐肉吃过不少。那时看到家里要“开罐头”了,就知道这顿饭可以吃得不错,这些罐头大多是梅林牌的。还有梅林牌真的八宝粥,那个电视广告还记忆犹新:一个小胖子蹦蹦跳跳的打开一罐八宝粥,一句“实实在在好滋味”,真叫人流口水。只是现在看不到了,似乎已经停产了。而梅林最初的起家,是从做番茄沙司开始的。

试制番茄沙司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西餐馆经常要用到番茄沙司等佐餐食品。中国厨师发现美国出品的番茄沙司特别受顾客的欢迎,尽管价格昂贵,却是经常脱销。于是,一个大胆的创业思路浮上心头,试制番茄沙司。

1929年春,在上海老西门城外法租界内的唐家湾,几名年轻的中国西餐厨师,租借了蓝维霭路上(今肇周路德祥里78弄13号)的一间石库门小屋。他们集资数百元,购置了一具土灶、一口蒸锅及一些简陋的工具,开始试制辣酱油、果酱、番茄沙司等西餐佐餐食品。然而,新品问世,消费者并不买账。厨师们又出奇招,他们将自己调制的番茄沙司装入美国番茄沙司的空瓶,送餐馆试用,老食客也分辨不出有什么异同。于是,国产番茄沙司开始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罐头食品大家族

这种情况下,1930年7月,几名厨师各自拿出积蓄,又向银行贷款,合开了一家罐头食品厂。食品厂以“梅林”为名,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希望工厂艰苦守业,如寒冬中盛开的梅花不畏雨雪冰霜;而梅花成林,则象征吉祥、繁荣和美好。由于产品销路好,投资增多,1932年食品厂改合伙组织为有限公司组织,并在虹桥路808号征地建厂。1933年7月,梅林罐头食品厂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位于延安路751弄5号,以梅林金盾牌商标注册,并以“著名土产制造罐头食品抵制舶来品,争取外汇”为宗旨。由于产品达国际标准,畅销新加坡、菲律宾、美国等地,并在国内外参展获大奖。

为了拓展市场,梅林厂的股东和技师们将眼光由西式番茄沙司转向了中国的传统菜肴。经过苦心研制,红烧扣肉、红焖牛肉、红烧鸡、油焖笋尖、四鲜烤夫、五香禾花雀、凤尾鱼等罐头食品,源源不断地应运而生。

迁址军工路

1960年,为扩大发展梅林企业与梅林品牌,上海在行业调整中,将梅林罐头食品厂迁址军工路224号。原军工路224号的国营益民食品二厂的设备以及人员全部并入,梅林罐头食品厂的生产规模再次扩大。与此同时,梅林厂加大罐头产品的研发力度。20世纪50年代末,梅林厂聘请捷克专家按西菜定位研发出特制的午餐肉罐头,后经改良,大量外销。

“梅林”从一罐番茄沙司起家,最终成长为集生猪养殖、屠宰、肉制品和罐头生产的知名食品上市企业。一直以来,“梅林”始终秉承“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传统,“梅林”二字也成了上海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传统好味道。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五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