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19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历时两年终圆“电梯梦”

政通居民区4栋老公房加装电梯项目开工

政通路100弄27号施工现场
政通路118弄5、6、7号施工现场

□记者 黄志强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生活设施的适老化改造越来越为人所关注,也是很多人的现实需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就是其中之一。3月25日,政通路100弄27号老公房加装电梯项目开工,这令为之奔波了近两年的居民欢欣鼓舞。4月15日,相邻的政通路118弄5、6、7号等3栋老公房加装电梯工程也破土动工。加装电梯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居民自筹经费后续政府有补贴

政通路100弄、118弄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房子是6层或7层一梯三户的老式公房,没有电梯设施。老年居民出门上下楼梯力不从心,大人带小孩出门使用婴儿推车也是困难重重。“我自己都快70岁了,家中还有90岁的老人,每次老人生病去医院,都要家人背上背下,没有电梯真的很不方便。”政通路118弄7号楼的居民赵阿姨说。

大约在2017年7月,政通路100弄27号楼组的居民最先萌生了加装电梯的想法。政通一居民区居委会借助小区居民协商议事平台——“百脑汇”议事堂让居民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几番商讨过后,27号楼组成立了加装电梯自治小组,征询意见、筹集资金、与电梯公司签署施工合同等工作按部就班的逐一完成。

老旧住宅加装电梯不是一件容易事,相关政策、操作流程、经费落实等问题一个个都不容易解决。经费问题上,考虑到实际需求与使用频率,27号楼一、二楼的居民无需承担费用,三楼及以上住户按比例负担,费用逐层抬升。“现在工程所产生的费用暂由居民自己负担,完工后街道政府再会按照政策给予一定补

贴。”政通居民区居委会主任朱鹰告诉记者。

中途修改设计方案项目得以立项

而在项目立项审核过程中,27号楼的居民也遇到了一个难题。政通路100弄27号楼是整个小区的最后一排,紧临虬江。在对电梯项目前期方案的审核中,相关部门提出要求,外装电梯必须距离河道6米。按照最初的施工设计方案,无法留出足够的空间,因而方案没能通过审核。“加装电梯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前期已经作了很多准备,就是要把事情办成。这个难题必须解决,不能让大家的努力白费。”27号楼居民、加装电梯自治小组牵头人贾敏说。

为此,政通居民区“百脑汇”议事堂又多次召开会议,居民内部协商,与电梯公司讨论,最终决定更改方案。原本正方形的电梯箱变为了长方形,满足了有关部门“电梯与河道间距大于6米”的要求,方案通过审核得以立项。

看到政通路100弄27号楼组加装电梯进展顺利,相邻的118弄小区5、6、7号楼组的居民随后也加入进来。由于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三个楼组的加装电梯项目很快通过了审批。在这个过程中,政通居民区成立了加装电梯工作室,借助“百脑汇”议事堂这一平台,商议电梯后期运维等事项,形成加装电梯的有序管理模式,同时指导小区其他有意向加装电梯的楼宇推进有关工作。

专业机构“房家美”提供咨询服务

据了解,五角场街道辖区内共有老旧小区105个,其中有意愿加装电梯的楼道将近80个。今年3月,五角场街道成立了杨浦区首家专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开展服务指导的社会服务机构——五角场街道“房家美”加装电梯服务中心。“房家美”主要开展加装电梯服务指导工作,老旧小区居民如有意愿加装电梯,都可通过这个社会组织获得政策咨询与指导。

三门居民区也有不少业主有加装电梯的想法,但苦于不清楚流程、不掌握政策而无从措手。今年以来,通过各种渠道逐渐了解到政府部门关于加装电梯的优惠政策,业主们又起了装电梯的念头。4月3日、12日,三门居民区两次组织居民召开小区加装电梯现场沟通会,街道“房家美”加装电梯服务中心的专业人员专程来到三门路358弄、480弄社区,详细解释加装电梯的相关政策、操作流程,与有意向加装电梯的居民深入交流,现场给出指导意见。

考虑到辖区居民的意愿与要求,五角场街道将梳理各小区的基本情况,指导各居民区借助杨浦区网上“睦邻议事厅”及街道“百脑汇”议事堂两大平台,线上线下议事论事,自下而上探索老旧公房加装电梯流程图,为更多居民区的申报工作提供便利,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五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