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志强 国定路277弄铁村小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五角场地区规模较大的售后公房小区。长期以来,小区内累积停放了大量无人使用的自行车。这些“僵尸”自行车随意停放,有的甚至直接被扔在绿地花坛内,不但破坏绿化环境,还占用了不少公共空间,影响居民走路出行,居民怨声载道。一场清理“僵尸”自行车的行动势在必行了。 前期准备 自治小组牵头干 自行车乱停放并非偶发现象,而是部分居民长期以来不自觉、不严谨的行为累积。一次性清除这些“僵尸”车辆又难免惊动过多车主。“清除僵尸车不仅仅是小区管家物业公司的事,也是小区大家的事,居民区党总支要总牵头、总负责。”党总支把小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这“三驾马车”聚拢到“百脑汇议事堂”这一社区议事平台,展开头脑风暴,共同研究对策。社区自治办、管理办、房办、社区民警、居民代表、群团骨干等街道职能部门和小区各界代表也一起参与到处理“僵尸”自行车的讨论中来。大家一致赞同处理“僵尸”自行车,把各方有所顾虑的因素归纳总结,并逐一找到解决的办法,最终形成了一套基础实施方案。 初步方案形成后,重点还在于落实。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居委会负责搭建平台,并与业委会共同做好居民群众的解释沟通工作。物业公司具体负责整理“僵尸”车辆。而为了更有效率的在居民中间开展工作更,铁村小区成立了“僵尸”自行车自治行动管理小组,专门负责开展此项行动。 开展行动 清理自行车103辆 该如何分辨和定义“僵尸”自行车?怎样尽可能规避清理车辆产生的争议?如何引导居民自发将废弃车辆运往指定收集地点?清理过程中,一系列难题摆在了自治小组面前。经研究决定,自治小组采用一些激励小措施,向主动配合清理“僵尸”车的居民给予一些精神上或物质上的鼓励,激发广大业主的主观能动性。有了明确的思路后,大家进一步细化宣传、组织、奖励、后续处理等细节问题。 为了确保行动有效,自治小组采用了多种宣传途径告知居民。清理行动开始前,自治小组印发了自治行动通知书,贴在每个门栋的入口处,将通知内容广而告之,使行动有更加充分的群众基础。 “僵尸”自行车清理行动开始的那天早上,一些居民一大早就将废弃自行车陆续送到了居委会门口,自治小组的志愿者代表向主动参与行动的居民发放小礼品并做好记录,这部分居民转而又成为了小区内新的“宣传使者”。行动第一天,自治小组便回收了53辆“僵尸”自行车。当天下午,相关部门就及时清运了这些“僵尸”自行车。随后,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其中,到第一轮行动结束时,总计回收处理报废自行车103辆,有效净化了小区公共空间,广大居民为此次行动纷纷点赞。 经验启示 变被动整治为主动自治 整治“僵尸车”的行动在社区收获了不错的反响,社区党总支也不忘总结工作经验。发挥居民自治的力量来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有时候要比简单发动整治行动更能取得实效。在党建引领“三驾马车”的新治理格局下,居民自治工作能得到的支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而居民自治需要“领头羊”,在此次铁村小区清理“僵尸”车行动中,党总支很好地扮演了这个角色,引导居民自治小组自主开展工作。 清理“僵尸”自行车是很多小区会面对的问题,然而,通常都存在物业公司“单打独斗”的问题,这就造成整治行动很难取得突破。铁村小区的成功在于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党建引领驱动“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还带动更多居民参与进来。借着这次清理“僵尸”自行车的行动,居民群众提升了对私人占用小区内公共空间问题的关注度,在实践中培养了居民保护环境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