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一张拍摄于仁德路逸仙路口的垃圾厢房照片在网络上流传:垃圾厢房内放置有两个干、湿垃圾桶,垃圾却都没有经过分类,被人直接扔在了垃圾厢房前,占据了人行道。这是偶发现象还是常态?答案可以在一旁的仁德路152弄小区找到。 走进仁德路152弄小区,转了一圈,你会发现小区里竟然没有一个垃圾分类投放点,也看不到垃圾桶。这不禁令人感觉奇怪,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去哪儿了?仁德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网络照片中的沿街垃圾厢房是几年前建造的,是仁德路152弄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投放点,“小区内部一直没有垃圾厢房,当时就设置在了小区外面,这一点有些特别。” 垃圾厢房设在小区外,麻烦也跟着来了。当初建造时的设想,这个垃圾厢房是“对口”仁德路152弄小区,专为小区里90户居民服务。按理说,90户居民,门口的这个垃圾厢房肯定是足够用了。然而,问题就在于垃圾厢房设在沿街,其他小区的居民、经过的路人也能来倒垃圾,小小的垃圾厢房逐渐不堪重负。小区没有聘请物业公司管理,无法阻止非小区人员投倒垃圾。 而随着《上海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即将实施,许多小区已开始实行定时定点投放,仁德路152弄小区外的这个沿街垃圾厢房全天候开放,就吸引更多人来此倒垃圾。“上次环卫方面因为意外迟到了,没有能及时清运,才出现了垃圾占据人行道的现象。”据了解,目前,负责清运的环卫公司已将原本一天两次的垃圾清运提升至“一日三清”,尽力做到及时清运垃圾,不出现垃圾占道的现象。 (杨浦城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