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新来了个社区民警,第一天做警察,还是个女的,她到底行不行? 2009年,踏上社区民警岗位的第一天,“非科班出身”的谢明萱便成了小区居民口中谈论的话题。谢明萱对此很理解,居民既然有想法,那就要通过实际行动来打消他们的顾虑。 从警十年来,她用社区女民警的独特身份和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走进社区街坊,走进居民心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好一件件平凡小事。 初来乍到曾被质疑“行不行” 2008年末,谢明萱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转业至五角场派出所,曾任五角场派出所吉浦一居委、三门路居委社区民警。当时,谢明萱分管的小区房屋自住率低且技防设施落后,曾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居民对此意见较大。接管社区工作后,谢明萱积极联络居委会、物业公司,并协调辖区有关单位出资改造该小区落后的技防系统。 在居委会的协助下,谢明萱一次次上门做居民工作,同时整合小区内治安力量加强日常巡逻。经过一番努力,小区不但新装了电子围栏,还改装了楼宇对讲系统、电控门。当年,小区入室盗窃案件下降为零,居民拨打110报警数明显下降。 去年的一天夜里,小区门口一家小吃店营业款被盗。谢明萱反复走访调查,在监控画面的模糊影像中发现小偷是骑着共享电动车前来作案。通过侦查,她确认了小偷的居住地,随即便与同事守候伏击,成功将其抓获。犯罪嫌疑人到案后还有些不相信,将他快速捉拿归案的,竟是这个看上去文质彬彬、弱不禁风的社区女民警。 如今,谢明萱依旧是居民聚焦的话题,只不过内容完全变了。“知道我们小区的警察是谁吗?”现在,不少居民看到有新邻居搬进来时都会“忍不住”这样问。在谢明萱所管辖的小区内,她的名字几乎等同于“安全卫士”,居民们这样善意而亲切地一问,传递着对于有谢明萱为生活保驾护航而产生的一份“小自豪”。 小谢就是我们大家的“闺女” 走街串户、了解社区民情是谢明萱每天的“必修课”。白天,挨家挨户入户调查、上门回访;晚上,带领治保积极分子深入小区开展巡逻。 遇到群众委托办理业务,谢明萱总是热情受理或一次性解释清楚,从不让群众反复“折腾”。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每月的社区党员组织生活,她总是尽可能参加,增强居民群众对社区民警的亲近感和信赖感。 “有困难就说一声,或者打我电话”,这是时常挂在她嘴边的话,不少居民都细心地保存着警民联系卡,有事都会想起谢警官。 今年农历小年夜,居民邵老伯的老伴突发脑梗住院治疗,女儿、女婿临时到国外出差,保姆又已返乡过年,家中一时无人陪护。老人急得手足无措,想起了家中保存着的警民联系卡,于是尝试着向民警求助。 接到电话后,正在所里值班的谢明萱一时也有点懵。大过年的上哪找护工呢?但转念一想,两个老人家在上海无亲无故,既然向其求助,就一定要为他们解决好。谢明萱迅速与居委会、邻近医院护理部门联系,经过大家的努力协调,终于为老人联系到了护工。 过年了,老人的年夜饭怎么办呢?细心的她又到附近饭店,点了四菜一汤送到老人家里。大年初一早上,当谢明萱带着鲜花和水果给病床上的老人拜年时,八十多岁的老人眼中噙着泪,紧握着她的手连声唤着“好闺女,好闺女”。 在谢明萱管辖的社区,不少居民都像邵老伯这样,把警民联系卡贴在冰箱门上或是压在餐桌玻璃板下。遇到困难、遇到纠纷,居民都会想起小谢,有心事都乐意找她诉说。正是这些微不足道、很不起眼的小事,为谢明萱和辖区群众建起了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桥梁。 小区“大管家”化解停车难题 一个原本只有67个固定车位的小区,如何“塞”进了252辆车?近年来,在谢明萱的努力和居委会、物业的支持下,通过缩短停车间距、调整花坛外沿等方式,让160余辆长期停放在小区的车有了“安身之处”。可是,随着新车的与日俱增,居民们发现小区车位又紧张了。 统计显示,小区停放车辆已激增到了252辆。已经充分“挖潜”的小区,如何满足新的停车需求?谢明萱再一次开始了破解车位困局的征程。 该继续“潜挖”还是另谋出路,居民们提出了不同建议:再缩进部分绿化增加车位、按居住年限分配车位、租户应自行解决停车问题、倡导业主低碳出行,减少私车拥有量…… 单纯内部“挖潜”总有一天会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停车需求,关键是居民形成共识,共同化解这个难题。于是,谢明萱自制了一份《社区停车问题调查表》,以物业、居委与警务室三方联名的形式,挨家挨户地上门征求意见。通过社区居民意见征求和网络调查、实地走访,业主、物业公司、居委会在此问题上达成共识,商讨制定小区《停车公约》,从根本上化解难题、形成长效。 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居民的肯定,这些年,谢明萱先后当选为“上海市公安局十佳社区民警”、上海市“平安卫士”,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最近,她又荣获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提名。 不过,当荣誉越来越多的时候,她最看中的还是居民们的一句评价,“谢明萱是我们社区的好闺女!” (警民直通车杨浦、杨浦职工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