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记忆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8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那一抹白,期盼“回力”鞋的童年

1934年,回力鞋业首次在《申报》上刊登广告
回力为国家篮球队特制565篮球鞋
1984年,中国女排队员穿着“回力”鞋参加洛杉矶奥运会
1935年,回力鞋业正式注册“回力”商标

又是一年最热的季节,酷暑高温伴着蝉鸣如约而至,偶然间,窗外一曲《童年》,唤起了孩提时榕树下白球鞋的隽永回忆。

简单质朴的年代,梅花牌运动服,军绿色书包,分外醒目的是眼底的那一抹白——球鞋,“回力”红白款球鞋始终是童年里的国货大牌,是孩子们心中的期盼。

系紧脚弓上的白鞋带,轻遍灵巧,放飞自我,懵懂中探索这世界,自由奔跑在操场和野外,

天马行空的童真纯粹,红白色的温暖陪伴,路在脚下自由的延伸……八十年代里的童年,我们拥抱“回力”的记忆。

信手翻开手边的《杨浦区区志》,按图索骥,记忆中熟悉的“回力”,其生产厂商就是位杨浦区的正泰橡胶厂。

上海正泰橡胶厂原名为义昌橡皮物品制造厂,始建于1927年,由经营日本杂货的正泰昌、义大两家商号业主集资开设,厂址在虹口塘山路(今唐山路)41号。它是杨树浦化工业的开端,也是中国民族橡胶工业创办最早的企业之一。

1930年,义大货庄撤股自立,留下正泰昌独立经营,工厂也更名为正泰橡皮制物厂。同年,为扩大生产规模,在大连湾路(今大连路)512弄租地添建厂房作为二厂,塘山路上的旧厂为一厂。

1933年,一厂厂房突发硫化罐爆炸事故,正泰厂濒于破产。危急之时,正泰昌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刘永康对正泰厂进行了改组,并将工厂易名为正泰信记橡胶厂,利用二厂的厂房设施,于1934年重新开工。重开伊始,正泰信记橡胶厂中止了原有热销品“八吉”牌套鞋生产规模的扩大趋势,转而重新研发出一种新型低帮布面胶鞋,并开始逐步投产。

1935年4月4日,正泰信记橡胶厂正式注册了中文“回力”和英文“W arrior”品牌。回力商标的创意源于英文“WARRIOR”意为战士、勇士、斗士,由此将“WARRIOR”谐音才得来“回力”中文商标名,而“回力”含寓“回天之力”喻指“能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正泰橡胶厂终于扭亏为盈。1937年初,扩资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总额55万元。

“回力”商标图案是勇士弯弓射箭的形象,融中国古代“后羿射日”寓言内涵和古希腊神话勇士形象元素为一体。“回力”寓意着中华民族工业要以勇士的精神奋发有为。“回力”自此也成为享誉国内外长达数十年的著名商标。

淞沪抗战爆发后,正泰橡胶厂遭遇重创。为尽早复工,厂方与素有往来的日商协商,于1937年在厂门口挂出了“日商爱克隆洋行橡皮部”的牌子,后来在1941年恢复原名。1948年,“回力”推出新型弓形特制球鞋,“回力篮球队”成为上海一支著名劲旅,转战大陆及香港各地。

上世纪50年代起,回力球鞋更是成为中国专业体育界的首选用鞋,包括中国女排队员曹慧英、郎平、周晓兰、李国君,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曹燕华,国家女篮运动员郑海霞等国家级球星。1979年,具有代表性的565型篮球鞋、W B-1篮球鞋横空出世。1981年,为女排国家队队员定制的专业鞋WV-2型排球鞋问世。

“回力”鞋类产品自50年代起就历获国家质量银质奖、化工部及上海市优质产品奖,1997年,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1999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为了发展民族轮胎工业,1947年,正泰橡胶厂开始生产“回力牌”汽车轮胎,从闻名于世的胶鞋制造厂逐步向轮胎制造商拓展。到1949年底,正泰橡胶厂除大连路总厂外,有5家分厂、1家原料厂和12家市内外营业所、经销处,职工总数逾2600人。

解放后,正泰信记橡胶厂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公私合营,隶属上海市第二轻工业管理局。随着其主营产品由名闻遐迩的“回力球鞋”进而到“回力”牌汽车轮胎,正泰橡胶厂逐渐成为中国民族橡胶工业的中坚力量。

(最忆杨浦)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五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