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组是城市居民基础的生活场所,是家庭间互动的纽带,是关心互助的港湾,更是发挥群众自治管理的平台。 2019年是五角场街道楼道治理年,街道派出专人深入居民区指导,甄选有特色的楼组进行集中打造和创建,开展“我楼我秀”展示评比活动,形成睦邻楼组建设特色,让居民自治工作成果可视化,推动礼治社区和睦邻家园建设。 通过“楼组自治”,越来越多的居民成为“楼组管家”,居民群众比以往更关心、更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共同打造、维护美丽家园。现在就来一起看看第二批睦邻楼组的风采吧! 三湘居民区 纪念路289弄54号楼组 纪念路289弄54号党建楼组成立至今已有十多年了,12层24户居民中有35名中共党员。在楼组长吴秀英带领下,楼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邻里活动,包括推广垃圾分类、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主题活动,日常的园艺交流和自筹资金的年夜饭更是党建楼组每年的“保留节目”,这些活动串联起了楼内的家家户户。一楼大厅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老年人的幸福港湾,楼内摆放的绿植、花卉均来自各家各户,氛围温馨犹如自家的客厅。 “好邻居”微信群是楼内居民联络感情、议事论事的平台。哪家孩子放学需要接送了、哪家老人看病需要陪同了,都能实现线上“下单”,邻居之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大家还在群里共同商议如何杜绝楼道堆物,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生活中的件件琐事却处处散发着正能量,老式弄堂里融洽的邻里关系在这里重现。 文化花园居民区 武川路75弄21号楼组 武川路75弄21号楼是一栋楼龄20年的老楼了。楼道墙面墙皮剥落,看上去有些破败。尤其楼道的门厅,因为面积较大且南北贯通,部分居民为图方便将自行车和电瓶车都停放在门厅内。 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楼道门厅的状况却让居民意见纷纷,整治的呼声不绝于耳。经过意见征询,楼组长和居民代表牵头,居民们自筹资金,重新粉刷装修了楼道。大家还议定了楼道公约——楼道内不堆物,保持门厅清洁。得知楼组入选五角场街道睦邻楼组示范型楼组后,楼组长和居民代表马上召集居民商议,组建了楼组微信群和自治队伍,在大家的一致同意下,给楼组取名“德邻楼”,寓意“以德为友、比邻而居”。 财大居民区 国定路700弄34号楼组 国定路700弄34号绿色环保楼组共有24户人家,一半以上都是出租屋,外来人口比例较大。租客经常将生活垃圾放在自家门口,有的一放就是好几天,有的直接将垃圾丢弃在楼道门口,到了夏天臭气熏天,引得常住业主经常到居委会投诉。 居委会采取上门贴通知等方式劝导租户共同维护居住环境,但效果不明显。居委会与楼组长、志愿者反复协商,通过开展睦邻楼组建设,增进邻里之间的联系,努力让外来人口融入到社区建设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楼道内垃圾乱投放的现象消失了,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又回来了。 国权一居民区 国权路85弄4号楼组 在功能型党支部书记、楼组长丁盛金的带领下,国权路85弄4号读书班楼组居民坚持每周两次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并建立了“读书班”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分享时事新闻、心灵语录、健康生活等内容。居民们还自办了《学习园地》板报,将每次活动中读到的好文章及重要报道剪贴下来,与广大居民分享。 在睦邻楼组项目创建过程中,楼组居民积极参与楼道整治、清洁家园行动。居民在楼道墙面上增添了墙面喷涂绿植和塑料墙贴,在楼梯扶手上缠绕绿色藤蔓进行装饰。楼道旧貌换新颜,一派绿意盎然。 吉浦居民区 吉浦路395弄15号楼组 吉浦路395弄15号和谐新风楼组的18户居民订立了楼组公约,实行专人负责、轮流值日,每日关心楼内老人的生活近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忙。2019年9月,201室居民胡耀明突患重病,邻居们十分关心老胡的身体情况,等他出院后,大家集资买了一些慰问品,委托楼组长上门探望。老胡非常感动,他真心感谢邻居们,更感受到了楼道里温暖的人心。 楼组居民还齐心协力提升楼道环境设施,维修楼梯灯,粉刷斑驳的墙面,添置装饰相框,为方便老人上下楼还安装了折叠椅和老人扶手。装饰一新的楼道让人眼前一亮,大家又不约而同地想到用花草绿植来装点楼道,好几位居民把自家的植物花卉搬到了楼道里,楼道环境真正美了起来。 三门居民区 三门路358弄23号楼组 三门358弄23号楼住着一群爱好绿化的居民,他们自发成立了楼组美化小组,定期召开楼组美化会议,大家献计献策,最终形成了楼组绿色共建方案。居民各司其职,有的负责统筹,有的负责清理楼道堆物,有的负责联系油漆工粉刷墙面…… 一项项工作分步实施后,楼道变得清爽了,常年的堆物不见了,主题宣传板上墙了。居民又着手妆点楼道:老张师傅从旧货市场淘来了具有上海特色的老物件,阿姨们编织了美丽的花环装饰,花友们从家里搬来了心爱的植物。作为城市老大难的楼道堆物不见了,居民们开始共商共管维护来之不易的怡人环境,邻里间和睦相处,有爱互助,想来这就是创建睦邻楼组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