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悦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5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我的图书馆情结

文 傅光达

因为疫情有三个月没去图书馆了,手头借的几本书也过期多日,手机上收到杨浦区图书馆可以预约入馆借书的信息,便有些莫名兴奋。

五十多年前,我家的老房子在卢湾区,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推荐我去卢湾区少年宫图书馆做义务管理员。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个星期六下午都要步行去复兴中路585号,那是上海市卢湾区少年宫少儿校外活动基地,图书馆在楼上。我在指导老师的带教下整理、借收并管理图书。

图书馆每月新购进一批图书,在出借之前都要做登记。当年没有电脑,全靠手工登记:先将书籍归类,属于文学艺术还是自然科学等做好标记,对同样的书也要排序号,然后把归类号和排序号写在图书标签纸上,再把写好的标签纸黏贴在书脊上。同时要做借书查阅卡片,以便让借阅者能从查阅卡片开始快速借到想借的图书。新书上还要盖上几个图书馆的图章,骑缝章是少不了的,便于检查归还的图书是否缺页受损。

上中学时,老师给了我一张卢湾区图书馆的借书证。每个月都少不了逛去陕西南路235号的“卢图”,每趟去都要在阅览室里流连忘返数小时,然后借五本书回家。

从2018年10月起,我经常泡的图书馆是“杨图”,位于长海路366号,因为离居所近,安步当车也是锻炼。那是一栋具有80年历史的古典宫殿建筑,明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精巧的彩绘、富丽堂皇的门楼,仿北京鼓楼造型,十分气派。从正门进去,馆内头顶彩绘、飞檐大顶、梁枋藻井,引人注目的还有底楼孔雀门,桌子上的黄铜贝母台灯,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建筑美的神韵。

底层还有保存下来的蔡元培塑像和董大酉塑像以及背后上方的两个壁龛。据说“杨图”前身是“旧上海市立图书馆”,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大上海计划”中的主要建筑之一,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董大酉设计,1936年建成开放,有“小故宫”之称。如今“杨图”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馆内设有文献借阅、数字服务、展览展示、主题活动四大功能区,尤其综合阅览室有近百种新鲜报刊可翻阅,叫人欢喜。

宅家良久,得知可预约,我迫不及待地在手机上操作,保存好健康码,戴上口罩便兴冲冲地前往赴约。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五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