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悦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7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出版

为什么五角场比复旦年轻?

穿越时空,寻找百年名校足迹;相映成辉,再现一代大师风华。在复旦大学建校115周年之际,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了一本介绍复旦校史的书——《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

这是一部以散文叙事方式串连复旦校史的著作,通过对消逝的校园风景、远去的人物背影的追寻,去拼接、描述复旦百年来走过的艰难而辉煌的道路。

作者读史老张,本名张国伟,毕业于复旦历史系,是文史学者、资深媒体人。近年来,他写了大量以复旦风景、建筑、人物、轶事和掌故为重点的记忆散文,这些作品部分在媒体和网络传播后,引起了广泛反响。2019年5月,他应邀在“大隐?五角场”人文讲坛上作《当五角场遇上复旦》的演讲,畅谈五角场的历史和未来。

《相辉》一书分为四辑。第一编“风景”,介绍复旦校园“风景”背后的往事。阅读“风景”,简公堂里的复旦剧社、大操场上的学生义勇军、子彬院门口的校车、“复旦村庄”里的食堂、登辉堂里的戏曲与话剧等往事,呼之欲出、扑面而来。

第二编“背影”,述说复旦熟悉或陌生、英名远扬或已被淡忘的名人故事,如求学复旦的靳以、离开胡适的曹诚英、曾被淡忘的章益、不愿担任专任教授的顾颉刚、桀骜不驯的王造时、爱唱京戏的卢鹤绂、曾住过复旦宿舍的萧红、在复旦剧社亮相的李丽莲、与复旦擦肩而过的邵洵美以及在子彬院前留下青春倩影的李子云等……在作者笔下,这些“背影”鲜活生动、栩栩如生。

第三编“周边”,作者将视野拓展到复旦校园周边区域,并把这看作是复旦历史的整体:1922年,复旦在江湾立校,改变和提升了周边的自然生态、人文气质,也定义了复旦人的“朋友圈”;反过来,走马塘、界泓浜、叶家花园、江湾镇以及后来的五角场等,也滋养、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复旦文化与精神。第四编“灯下”,辑自作者部分校史随笔与感想。

《相辉》的主题是“复旦”,不少叙事却与上海有关。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复旦,还能知晓与上海人文相关的故事。中国歌剧的开山之作是哪一部戏?“话剧”名称是怎么来的?是谁打造了话剧《日出》的全国首演?为什么五角场比复旦年轻?当年丰子恺为什么会在作品署名时写下“记于江湾”?为什么《谭其骧日记》中多处会写“五角场一转”?这些问题,在书中均有答案,读来饶有兴趣。

《相辉》的艺术特色在于,它不是用历史学家常用的表述方式去记录历史,而是用散文家的笔法去描摹历史。书中不少细节、场景与人物对话,悲喜交集,真实而有趣。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述,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可以不必正襟危坐,就能轻松愉悦地与复旦的历史人物对话;不必亲临校园,就能体验独特的复旦精神与文化。”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五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