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手机进入中小学校园后,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今年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如何在严格规定的同时,保证学生对手机的正常需求?在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校方通过人性化管理,规范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行为,取得了明显效果。 达成“家校一致” 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学生共计2300余名。据不完全统计,此前该校学生手机拥有率达到15%以上,其中高年级学生手机拥有率相对高。在过去,对于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学校未作出硬性规定,多以教育引导为主。 手机禁入课堂的第一步,就是要与家长达成“家校一致”。去年下半年,该校召开了一场线上家长会,告知手机管理的重要性,号召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协同育人合力。在教育部发布《通知》后,学校在充分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基础上,第一时间制定了《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包含具有通话功能的电子手表)带入校园。若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还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带手机入校的学生明显减少 眼下开学已有3周,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内,学生们积极配合,携带手机和智能手表进入校园的学生明显减少了。而确有手机需求的那部分学生也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手机交到班主任处保存,等放学时再领回。 该校六(5)班学生钱奕菲说,“由于家住得比较近,平时放学都是直接走回家,以前带手机来学校,第一,方便与爸妈联系;第二,手机是当小区门禁卡来使用的。在知晓学校的规定后,开学前爸妈特意帮我办理了一张卡片式门禁,便不再需要手机。” 手机不能带入校园,如有突发情况,学生与家长如何取得联系?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副校长周燕君说,学校提供了班主任热线和德育处直线电话,如学生、家长有需求,可随时用这两种方式与对方取得联系。 “约法三章” 与品德测评挂钩 目前,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已将手机(包含具有通话功能的电子手表)使用管理办法纳入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与检查,同时与学生品德测评挂钩。如若发现学生在校内擅自开机、接打电话、收发信息、玩游戏等行为,均需进行书面检讨,情节严重者将给予通报批评及处分,并计入学生本学期品德测评,取消本学期所有评优资格。 此外,学校也加强了对课堂教学和作业的管理,不允许老师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学生每天需完成的作业都会记录在备忘录上,班主任也会进行批阅。 (杨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