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人物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4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38岁投身社区,转眼已是23年

朱雪琴:带领团队就像“弹钢琴”

“1998年12月,我报名到五角场街道,想做社区工作,到今年3月20日,先后在六个居民区工作,这份工作我做了将近23年,八千多天。”

1998年,上海第四棉纺织厂关停改制,其中一批工人下岗再就业。下岗后,综合考虑了家庭因素和个人兴趣,38岁的朱雪琴决定投身于社区工作之中。

从一名纺织厂女工转变为终日与人打交道的社区工作者,朱雪琴全凭一腔热血和满心好奇。“我是1981年进的单位,1984年入的党,曾在单位担任过党支部书记,下岗后觉得当时自己的精力还是比较充沛的,就想以一种新的方式度过人生中比较好的这段时光。”朱雪琴说,之所以想做社区工作,一方面是出于个人兴趣,还有就是她至今都记得,在纺织厂工作时,有人对她说,她的性格适合与人打交道。

到岗后,朱雪琴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社区工作中,先后在五角场街道的财大、文化花园、国定一、繁华、正文和汇元坊六个居民区担任党组织书记或居委会主任,其中,在文化花园和繁华时兼任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

做社区工作要主动

当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很多居民会向居委会反映求助。在担任财大居委会主任时,有一件事让朱雪琴印象深刻。

财大居民区的住户主要由上海财经大学的教师和征地农民构成,两个群体的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一位刘教授曾反映:晚上小区里有居民聚集在路灯下打牌,噪音过大,影响到了自己休息。得知情况后,朱雪琴一边耐心地劝说打牌者,居委会又在小区里一个不影响他人休息的地方安装了一盏路灯,这样一来,居民之间休息与娱乐的矛盾问题就解决了。

除了被动解决问题,很多时候,社区工作者需要主动面向居民,主动解决问题。

自从这位刘教授反映过噪音问题后,居委会一直关注着老人家的生活情况。刘教授的爱人后来因病去世,孩子都不在身边,居委干部第一时间上门安慰,并帮助老人设置了灵堂。正是因为这些举动,刘教授对居委会的态度大大改观。得益于此,自那以后,刘教授给财大新生开学上的第一课,就是传递社区工作的精神,让学生们对社区产生理性的初步认知。

动迁动员一做四年

在繁华居民区时,朱雪琴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那次面对的是两个未成年少女。由于父母离异,两个女孩无人看管,缺少关爱与温暖。

注意到这一情况后,朱雪琴和居委工作人员积极帮助两个孩子解决生活保障问题,安顿好她们的生活起居。“在繁华待了六年,我和居委干部就一起照顾了两个孩子六年。”朱雪琴说,在自己离开繁华时,她们联系到了两位孩子的父母,用实际行动感化他们,家长最终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责任。

2007年,繁华居民区的一个小区被列入了杨浦区一号工程,启动动迁工作。当时,朱雪琴和两位已退休居民区老书记一起,一家一家上门,没日没夜地做动员工作。直到2011年,这项工作才算基本结束。主动上门、传达来意、耐心讲述,朱雪琴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些麻烦和矛盾的产生。

2011年至2019年,在正文居民区工作期间,朱雪琴赶上了虹杨变电站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个群体性的、难度又相当大的一个问题。在操作中既要强调国家利益为重,又要实事求是地代言大多数居民的诉求。”朱雪琴说,在长达90个月的协调中,全靠嘴皮子磨出来,真是端着水杯都不解渴呀!最终通过凝聚各方力量,增强可行措施,掌握主动调解,逐步推动了该项工作的进度。

“有些时候,居民不理解,他们也不愿意主动和你沟通,这时候我们就要主动面对居民,耐心解答,化解矛盾。”朱雪琴说。

带领团队发挥力量

“换了六个地方,每一次抵达都是新的出发。”朱雪琴十分感慨,由于每个居民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每到一个地方都有新的挑战,但她从未怕过、怨过。

“我不怕麻烦,但社区工作不能靠我一个人来做,在带领团队上他们都说我很会‘弹钢琴’,工作要给到团队的每个人去做,并且教会他们方法,充分发挥团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工作起来也省心。”

朱雪琴在职时,曾有人主动报名来参与社区工作,自己也经常鼓励他们,让他们对社区工作充满信心,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社区工作中。

对于社区工作,朱雪琴觉得,办任何一桩事最终要看效果:是否为他人送关爱了?是否为社会作贡献了?是否为政府尽责任了?在办理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工作态度严谨、工作作风扎实、工作举措有力、工作践行有担当。

“我是真的热爱社区工作,这23年来,我成长了很多,但收获了更多。”朱雪琴对自己的经历无怨无悔。  (社区自治办)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五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