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疫苗接种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这个春天里最美的身影

致敬疫苗接种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接种疫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五角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承担了本社区主要的接种工作,预检、接种、后勤协调保障,每一个环节都要衔接紧密、不出纰漏。各个接种点位全力以赴,承接接短时间内前来的接种大人流,努力实现“应接尽接”,尽快构筑起免疫屏障。扎根“疫”线的医务人员,当之无愧是这个春天里最美的身影。

“这并不算什么”

(杨雪松,杨浦体育馆接种点,预检岗位)

“第一针还是第二针?”“早饭吃过了吗?”

“感冒咳嗽发烧有吗?”“有严重的过敏史吗?”“近十四天接种过其他疫苗吗?”

在杨浦体育馆新冠疫苗接种点的预检岗位上,为了后期接种工作能有序开展,杨雪松仔细询问每一位疫苗接种者的身体状况。体育馆接种点每天接种人流量大,现场环境比较嘈杂,预检岗位上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将自己的嗓门提到最大音量,喊到喉咙沙哑,喝口水润润喉再继续。

由于科室里人手紧张,抽调不出人,杨雪松为了不影响本科室的常规工作,承担了中心支援杨浦体育馆所有双休日与节假日的预检岗位工作,“与其他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人员相比,这并不算什么。”牺牲了个人的休息时间,杨雪松也没有一句抱怨。

“耐心倾听解释清楚”

(龚鑫,五角场街道临时接种点,接种岗位)

五角场街道临时接种点位于政通路168号,每天接种新冠疫苗约1000人次。在接种区,龚鑫为接种者核对个人信息、告知疫苗厂家和第二针注射时间,注射疫苗后还要将告知书中的注意事项清楚地交代一遍。

每天接种近200人次,7项内容在8个小时内重复200遍,这是一项考验体力,同时也是考验口才的工作。“为了不让后面的人等太久,我们要加快语速并口齿清楚进行解说。”有的接种者很焦虑,总想把自己所有的担忧都和医务人员确认一遍。这时候,龚鑫会耐心地倾听并解释,帮助他们缓解负面情绪。“回到家什么话也不想说,就想躺着休息。”一天的接种工作结束,她要抓紧时间休息恢复体力,因为第二天仍将继续“战斗”。

“自由呼吸早点到来”

(许励,政学路企业临时接种点,预检岗位)

4月14日上午10点,经五角场街道提前对接,在区卫健委的指导下,五角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政学路鲁班软件公司现场进行踩点。紧急安排组建接种小分队到岗,设备与接种物资到位,各分区工作人员检查物资,一切准备就绪……

下午2点整,鲁班软件公司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接种工作准时开始。许励是一名活跃在抗疫一线的“老战士”,2020年初以来,他长期负责社区密接人员转运任务,也曾来到隔离点担任信息员工作。疫苗接种进园区工作启动后,他又主动加入此次的临时接种小分队,负责预检登记。

“从疫情刚开始的紧张气氛到如今可以自由呼吸,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许励切身地感受到,疫情有效控制给民众生活带来了多么巨大的便利,“希望早日完成接种工作,实现群体免疫,而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为了这一天能早点到来。”

“多关心多体谅”

(张琳,管理保障岗位)

杨浦体育馆、政通路临时接种点、上海财经大学临时接种点,都有张琳的身影。身为五角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主任,从物资协调、冷链管理、疫苗清点到人员统筹,每一项工作她都快速反应,精准处置。

看似井然有序的接种现场,需要张琳用细致的布置工作来提升接种效率。到了用餐时间要协调人员依次用餐,做到劳逸相结合;每个接种工位的耗材物资要得到及时补充;接种者较少的情况下,及时安排接种人员轮休以做好体能储备……

“接种工作的压力很大,每个人都很辛苦,我们更要多关心多体谅她们。”每天早出晚归,张琳已经好久没和女儿说说心里话了。

(五角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五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