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疫苗接种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疫苗接种筑牢屏障 为民服务各展其能

编者按

结合社区实际,倾听居民心声,五角场街道个居民区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得到了居民广泛认可。针对老龄化、租户多、居民有顾虑等各类情况,不少居民区一边实践、一边总结,形成了适合自身的工作法,可以为其他居民区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助力尽快建立社区免疫屏障。

建新居民区

有力度 有温度 更周到

建新居民区18岁以上的常住人口有60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达到40%。“我们居民区有两位百岁老人,一百多位90岁以上的老人。”对于疫苗接种工作,建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顾寅杰有些自豪又有些焦虑。

自豪是感受到了所在居民区居民生活的美好,焦虑则源于当下正在进行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老龄化小区”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无论在宣传方面还是服务方面都要考虑得更周到。一段时间内,打消居民的接种顾虑,保障居民的接种权利,成了建新居民区内每一位居委干部、楼组长、志愿者的“心头大事”。

立足社区实际 宣传自成体系

居民对接种新冠疫苗有顾虑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搞清楚他们产生顾虑的原因,再一一作出回应,是建新居民区在新冠疫苗接种宣传过程中所坚持的方法。在“彩虹分类工作法”的基础上,建新居民区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由居委干部、外口协管员、楼组长和志愿者进行入户宣传,全面排摸,了解居民的接种意愿与接种需求。

为打消居民的接种顾虑,居委会在小区内的宣传栏、出入口、停车棚、垃圾厢房等处张贴宣传海报;利用社区广播和微信群等发布接种流程,保证居民及时、准确地了解到新冠疫苗接种的最新信息,意识到接种新冠疫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居民区党员和群团成员中的率先接种者,在沟通聊天中将自身的接种感受传达给未接种者;邀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师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开展疫苗接种科普讲座,针对一系列常见的老年基础疾病进行答疑解惑,让他们对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有更直观的了解,更好地打消居民的顾虑。

行动有力度 服务有温度

为方便居民接种,建新居民区在居委“全岗通”接待处及五个小区的门房间都设立了接种登记站并张贴接种二维码,确保居民可随时通过线下登记或扫码线上预约。

由于老年人较多,建新居民区每组织一批接种者前往接种点,都会做到全程陪同。居委会每天对登记情况进行统计梳理,电话联系确认后由居委干部或志愿者陪同,分批集中前往接种点接种,以避免出现居民跑空和等候时间较长的情况。

五角场街道新冠疫苗接种点由政旦东路2号搬至政通路168号,在得知地址变更的前一晚,建新居委干部、楼组长、志愿者等人在小区内奔走相告,向居民传达最新的接种点信息,并于第二天派志愿者到原政旦东路接种点“站岗”,引导居民到新的接种点进行疫苗接种。

顾寅杰介绍,几乎每天都有二三十个居民来居委咨询新冠疫苗接种问题,对此,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会耐心解答,帮他们打消顾虑,安心接种。在推进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建新居民区不仅全力做好居民相关服务,还兼顾周边的商户与街区,通过扫街、扫楼、扫户,做到一个都不拉下。

武东居民区

宣传开路 服务为本

近日,武东居民区收到了街道送来的三百多张“免疫达标”标识,包括“免疫达标家庭”与“免疫达标楼组”。自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武东居民区在宣传与服务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我们心中有底,打消居民顾虑

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要经历一个过程。武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浩江说:“这项工作推动起来,一开始是最难的,前期,很多居民对于接种疫苗多少有些顾虑,处于观望状态的人也比较多。”

居委在小区内以绘制黑板报、使用小喇叭广播和张贴宣传标语的形式告知居民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解答居民的疑问,他们会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社区医生的电话,让专业人员帮助他们打消顾虑。

为了进一步让居民们安心、放心地接种疫苗,武东居民区的6个居委干部,50多个楼组长以及100多个志愿者带头进行了接种,并在日常宣传中将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诉居民,有居民来询问时,他们也耐心解答。

“之前我们在小区里碰到居民都是问吃饭了吗,这段时间都改成了问疫苗接种了吗。”朱书记边笑边讲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武东居民区共有5900多位住户,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展至今,居委干部、楼组长以及志愿者已经挨家挨户上门排摸了4、5轮,打电话询问了大概3轮,将每家每户的接种情况都记录在册,并且能够做到了然于胸。

此外,居委会还会定期召开楼组长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及时传递疫苗接种点的相关信息,了解居民的疫苗接种情况,探索下一步的宣传方法。朱浩江还提到,双休日的时候,街道也会有工作人员过来同他们一起挨家挨户地进行宣传发动。

及时传递信息 灵活安排接种

在武东居民区的5900多位住户中,人员构成也比较复杂,除了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外,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大多数为上班族。

对于上班族而言,早出晚归,接种时间是最主要的问题。考虑到这点,对于他们,居委会更注重及时传递疫苗接种点的相关信息,尤其是当接种点地址更换、增设以及开放时间有调整时。

武东路28弄有108户是“自如”租房公司的租客,租住者多为上班族,想要每人都面对面沟通比较困难,因此居委先是将疫苗接种预约登记二维码贴在了每家每户的门上,又多次上门询问具体的接种情况,将他们的问题记录下来,一旦有就近的接种点或合适的接种时间,就及时打电话通知他们。

相对而言,老年人在进行疫苗接种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更多一些。这些问题一部分是来自于他们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一部分来自于接种过程中缺乏陪同与照顾。对此,居委曾组织过两次包车,全程陪同100多位老人完成疫苗接种。

除此之外,武东居委会还兼顾周边的商户以及工人,因为靠近18号线修建点,居委还曾专门跑到工人工作的地方,询问他们是否有接种意愿,并且表示可以提供相应的接送服务。朱浩江表示,靠着大家的努力,如今居民会主动来询问疫苗接种相关信息,疫苗接种工作越来越顺利了。

北茶园居民区

练好内功 点面齐抓 圈粉助力

北茶园居民区共有6个居民小区,户数共3057户,居民共6035人。面对楼栋多户数多居民多的“三多”难题,北茶园居民区党总支通过“练好内功、点面齐抓、圈粉助力”三步工作法,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让各项重点工作宣传到位、落实有序,特别是在现阶段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确保群众性宣传动员工作“一个都不能少”。

练好内功

北茶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晓琴说:“我们居民区的工作其实就是做好群众工作,只有我们分工明确了,责任压实了,团结一心了,那各项工作推进才能比较顺利。”

北茶园居民区党员人数较多,共有10个党支部,党总支经常召开例会,由居委干部、党支部书记共同参加,研讨重点工作任务,根据各自的分块通过日常建立的互信和沟通机制,了解小区里的居民情况,做到底数清。

点面齐抓

“居民区各条线重点工作都需要快速响应、及时宣传,我们就通过居委干部和党支部书记的分块联系对接,迅速准确地将各项工作宣传到位。”吴晓琴说:在疫苗接种的群众性宣传工作中,北茶园居民区党总支分阶段有序推进,第一阶段结合两委换届、党史学习教育等重点工作同步做好疫苗接种的宣传动员和排摸工作;第二阶段发挥楼组长的力量,通过发放宣传单页,挨家按户对还存在顾虑的居民开展科普宣传;第三阶段对独居老人、离退休干部、残疾人员等重点人群,由居委干部进行一对一电话沟通和上门宣讲。

圈粉助力

北茶园居民区共有18个群众性团队,拥有两个社区睦邻中心宣传阵地,通过日常的群众性主题活动圈粉了一大波居民,他们自发在小区里宣讲疫苗接种,带动了小区更多居民。

北茶园居委会主任赵璟:“昨天我们小区里设置了疫苗临时接种点,很多平时来参加活动的居民都自发来做志愿者,让我们很感动。有年纪轻的已婚妈妈帮助来接种的老年人在手机上登记注册,还有年纪大的居民来现场帮助维护秩序。”

(社区文化办)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五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