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悦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扁担的情结

文 王志良

上世纪70年代,中学毕业我被分配到海丰农场。

那是到农场的翌日下午,排长递给我一根扁担,让我跟着副排长一起,挑一副水桶去给菜地浇水,并嘱咐副排长好好教我。副排长告诉我,从河边舀水至菜地单趟要10分钟左右,一个来回需20分钟,一个小时至多三次,一个技术、体力俱佳的老职工也就是三次半。听着介绍,我莞尔一笑,挑起水桶径直朝河边走去……

我将水桶盛满的扁担挑上肩,腰挺背直,右手轻搭在扁担上,左手随着健步如飞的脚步前后摆动,这和谐而又潇洒的挑水动作看得副排长目瞪口呆。更令其不可思议的是,我竟在一个小时内轻松地来回三次半,能与任何一位老职工相媲美,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新进农场职工所为。副排长将这一情况“添油加醋”向排长做了汇报。这以后每逢有挑扁担的活,排长总让我作示范指导。

其实我早就会熟练地挑扁担。那时家住杨浦棚户地,家中没有自来水,须到离家约5至6分钟路程的公用给水站用铅桶装满水后拎回家,尔后倒进盛水的大缸内贮存着。大缸内要七八桶水才能见满,家中用水全靠这口大缸,尤其是夏季用水量激增,因而周而复始的拎水就成了我每日必做之事。

后来,父亲想方设法弄来一根  竹削制了一根又光又滑的扁担。我满心以为用扁担挑水要比拎水来得轻松些,孰料第一次用扁担挑着水桶在肩上,硌得弯腰弓背,活似一只大龙虾,走起路来一步一趔趄,似醉酒左摇右晃,没走几步,桶中水就晃了一地,尚未到家已不见大半。

父亲见状,手把手教我挑扁担。弄堂弹格路凹凸不平,要根据地形地势调整相关姿势,扁担上肩要挺腰直背。走平地时,右手搭在前面扁担上,左手拉住后面一只水桶上的绳子,以减少水桶的晃动。步子要迈得稳,扁担要随着肩膀上下起伏恰到好处地颤动。上坡道时,姿势不变,但因地势前高后低,扁担也成了前高后低,所以在前面挽住扁担的手要往下压,后面拉木桶的手要往上提,待身体平衡后方可稳步前行,这样挑担就不会感到吃力。

在父亲言传身教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才摸出点门道,掌握了挑担的技巧,再重的担子似乎都不那么重了。几个月后,我挑水的模样越来越潇洒,有时根本不用双手拉住水桶的绳子,也能健步如飞,水也不会洒出来。行走在弄堂,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就像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初中时,父亲听同事说,公平路码头和十六铺客运码头有人用扁担帮人挑行李可赚些钱。于是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我用这根扁担,与父亲一起,到公平路或十六铺客运码头去揽些活,帮挑行李到车站或码头,赚些辛苦费贴补家用。每当拿着挑扁担换来的一点钱,心里甭提多高兴,一种男子汉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能为家里改善生活出些力了。

扁担引导我迈出了人生坚实的第一步。如今40多年过去,我也不再使用扁担,但扁担的情结一辈子也不能了。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五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