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分,万里城的家家户户也都亮起了温馨的灯光。在万里城,每一扇亮着灯光的窗户背后都有着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而无论故事是属于那种精彩,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万里人。 人物专栏《万家灯火》讲述万里人和这片土地相处的点点滴滴。 记者 周晶 “晶品苑”是中骏天誉居民区的一处商品房小区,共有居民384户,组织关系在居民区的党员16人。在居民区党总支引领下,2016年12月,晶品苑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业主委员会,业委会成员5人(其中党员3名,并成立了党小组),就这样,以“小区党总支为核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的“三驾马车”管理模式开始运行,共同管理小区。 晶品苑业委会的5名成员都是女性,她们工作能力强,处事果断。“巾帼五人组”平日里处理完“小家”的工作后,还操心着社区“大家”,刚上任不久就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认可,在晶品苑居民的心目中,她们就是这里名副其实的“管家婆”。 分工明确,责任在心 “管家婆”办事,居民们放心 业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维护业主权益、建设和谐家园的重要平台。小区虽小,可是事情并不少。为此,在晶品苑“管家婆”们的商议下,每人根据自身的特长及优势,分别管理一块事务,这样处理小区事务的效率提升了,每个人还能发挥所长。 徐志华是“管家婆”五人巾帼团队中的“和谐”担当。她是晶品苑小区的业委会主任及业委会党小组组长,主要负责管理小区日常的事务,维护小区安全,督促物业公司服务好小区,发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形成小区的事大家管,打造熟人社区,培养良好和睦的邻里关系,积极推动“小区事务管家婆,进门都是一家人”的和睦邻里关系。 王顺娣是小区中的绿色环保“管家婆”。她曾多次荣获垃圾分类先进个人,通过指导、宣传、示范、主题活动等形式,贯彻环保理念,开展环保服务,督促小区保洁员做好小区环境卫生工作,组织居民共同参与楼道的卫生清洁工作。 “管家婆”秦凤珍主要负责小区文娱团队的组织和建设。平时的小区文娱团队的排练演出、演出服装置办及收纳整理基本上都由她操办;此外她还负责“巧媳妇手工制作组”,在街道妇联的支持下,晶品苑得来一台电动缝纫机,居民们主动提供针、线等物品放在活动室给居民提供免费的衣物缝补,每年冬季来临之际,“巧媳妇手工制作组”还会手工编织围巾及帽子给高龄老人,体现小区志愿者对老人的关爱。 陆玉琴是老年活动室“管家婆”,平时她负责 老年活动室的时间安排、设施物品的使用、室内环境卫生,力图将晶品苑的老年活动室打造成一处文明活泼、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所,促进沟通、交流情感、消除孤独。 小区安全“管家婆”方琳除了是业委会成员,还是小区自发组建的社区志愿者巡逻队的队长,平时她主动关注小区的安全、机动车的停放、并将安全知识进行入户宣传。 不遗余力,宣传督促 垃圾分类在晶品苑稳扎落地 晶品苑小区是万里街道目前“垃圾分类”项目推广中开展进度比较靠前的一个小区。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小区内干湿分离的垃圾分类厢房已经设立,不过居民多年以来养成的“一包式”扔垃圾习惯在短时间内无法立刻改掉。 这时,“管家婆”团队主动请缨,为垃圾分类这桩实事进行挨家挨户的宣传。她们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通过网上搜罗相关知识,先自学研究,然后向小区居民普及宣传垃圾分类的具体做法及好处。在宣传中这支“巾帼女英”团队碰过壁也遇到过冷言冷语,不过经由一次又一次地耐心宣传,小区内的居民逐步改变了以往的观念。 平日里,“管家婆”团队成员还会定期出现在小区的垃圾厢房,配合居委会、物业形成“三驾马车”一起进行巡逻,每当遇见仍未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市民,她们便上前劝导,并再次不厌其烦地普及相关知识。晶品苑小区在这支具有鲜明特色的“管家婆”团队的辛勤努力下,垃圾分类已蔚然成风,并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